第214章打开天窗说亮话(2/3)
过去地方总共都没两成,现在朱以海实际给了四成。
如果按八千万算,地方能留三千万。
严州府一年十几万,府县三成,也能有三四万两。
再加上火耗也能返三四千,大大提高地方财政收
。
若是地方工商税等也按这比例分配,又能增加不少。
厘金收益则专款专用,全归御营养兵。
“殿下仁厚!”刘宗周称赞不已,万历以来的朝廷和地方各种加派,早就是正赋几倍了。
如果罢免,确实让百姓减轻许多负担。
祁彪佳问,“如今要恢复中兴,用兵打仗,开支不够怎么办?现在还减少起运额度加大地方留存,不加征摊派如何解决,到时永不加赋岂不仍是空话?”
“量
为出,尽量合理使用财政。普在不够,调整工商盐茶关钞等税,绝不再对田赋丁
加征。”
“再不够就举债借钱。”
借,是要还的,而加税,是不用还的。
朱以海的态度已经很明了了,别再压榨小老百姓了,早榨
了,以后得以田亩征税为主,废除
税,同时把被士绅搞废的工商等税收起来,不仅要收,还要达到能与农业税相当,两条腿走路。
有一个士绅地主和一个穷老汉家,
以前穷老汉一家,儿子多却没田地,佃田打工过
子,还得负担沉重的徭役,压迫的过不下去,儿子们都要着光棍娶不到老婆,家里住着简陋的窝棚,一天两顿野菜粥,处于随时想要逃亡甚至要造反的边缘。
现在好了,摊丁
亩后没田就不用缴原先的丁银,在只用
地主田租就好,剩下的攒着可以用来给儿子娶媳
,甚至再攒攒盖个土坯茅
房子,或买点布做身新衣裳了。
而对有田一千亩的地主来说,他原本是个秀才,优免田额四十亩,优免两丁,均瑶可免,就
点里甲、杂泛役银,实际上可能一点都没
过。
但现在,一千亩地减去优免四十亩,余下九百六十亩都得缴,
一亩假如缴地丁银一钱,那就是九十六两银子。
这里面比原先多缴三十两摊丁银。
等于三两加了一两。
相比之下,原来穷
一家没田没地,一丁还要负担的徭役丁银一钱,现在解放了。
对地主来说,有一千亩地,一年收成几千石,哪怕五五分成收租,也有一两千石,摊丁
亩增加的,最多百分之十。
一亩地收二三石,征银一钱,就算按一两银子一石,税率也是三十税一二十税一,不超过百分之五,绝对不高。
贫穷之家,摊丁
亩后解脱了,富
之家影响不大,但对朝廷来说,首先是征税的成本降低了,以前穷
不起,拿命
么?税赋征不齐,百姓也是被压迫的民不聊生。
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地主,抗税不缴怎么办。
毕竟他们之前就有这样的前科,想尽办法优免,甚至直接不缴。
刘宗周等
无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这算是这永不加赋、摊丁
亩新政下最大一个阻力了。
“诸公现在明白孤为何要在严州立典型了吗?”朱以海问。
这是杀
儆猴。
重申优免则例,就是要那些拖欠不缴的士绅们明白,
严州如此严惩,甚至搞出倒查二十年积欠,
迫填补亏空这些雷霆手段,都只是为杀一儆百。
“一个佃户一年缴纳三五两均徭里甲丁银,跟一个百亩地主一年缴纳个三五两摊丁
亩税赋钱粮,和一个拥地千亩大地主一年缴纳个三五十两银子,你们说谁的负担大?”
很明显,越是大地主,其实负担越小。
问题就是这么浅显,不是大家想不明白,关键是以前制订政策的都是那些官僚地主士大夫们,哪怕负担小,他们也不愿意承担。
哪怕穷
无立锥之地了,他们仍还想让他们来替自己负担。
这就是
。
朱以海把那块摭羞布一把扯下,刘宗周这些士大夫们都无言以对。
朱以海的设想好不好?很好,他们心里没法反驳。
但是他们也都清楚,这个新法可能会面临的阻力。有几个
真正愿意自己为国多掏钱?
但朱以海的那句话也一直在提醒着他们,不改就亡天下了,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真等鞑子占了天下,就能不
税了么?
鞑子刀不快吗?
朱以海在冒着得罪天下所有地主士绅官僚的可能,还是提出来了,说明确实是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了。
就如渴极了的
,会饮鸩止渴一样。
“殿下这是要劫富济贫。”何腾蛟说了一句。
“以丁征税,按
征税真的就更合理吗?难道以占田依据征税不是更合理吗?税的本质是什么?”朱以海反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