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监国降临(1/3)
八百里太湖,横跨浙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湖周三万六千顷,内有四十八岛、七十二峰。
明珠般的太湖四面,环绕着无数江南小镇,小桥流水,荷叶田田,晓色在湖畔江南水乡小镇那连绵屋脊、檐角的边缘,勾勒出错落有致的东方天际。
鸣犬吠中,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这本是盛夏的又一个普通的清晨,可是突然的嘈杂声打
了宁静,一支数百
的队伍突然到来。
队伍中高举一面顾氏旗帜,旁边一面绿旗。
这支队伍为首者
称顾麻子,原是太湖中渔民,后苦于生计转而加
太湖为水贼,打家劫舍,福王称帝南京,接受招安授游击将军衔,可很快清军南下,这位顾游击便
脆又接受清军招安,摇身一变又成了大清的军官,甚至还官加一级成了参将。
不过除了得到一面绿旗和一纸委任状外,顾麻子连他的参将官印都没拿到,清军在江南招安受降的太多,就算
夜赶工刻印也来不及,于是对一些重要的文武降官授以赶制的临时木印,而其它
连个木印都没有。
顾麻子在太湖中盘踞一岛,手下百来号兄弟,加上眷属等倒也有数百
,虽成了大清参将,可既无汛地防区,更无钱粮军饷,为了能够壮声势,他还拉了不少
伙。
清军没有钱粮供给,于是只能重
旧业,驾船沿湖打粮。
所谓打粮,其实就是抢劫。
今
他们来的这个小镇,便是在苏湖二州之间的三水湾,顾麻子对此地了如指掌,此处临近运河,背靠太湖,水利通畅,旱涝保收,而且此处不仅有传统的农业,还种桑养蚕缫丝织布,手工业也十分兴盛,这个小镇拥有一千多户
。
昨夜,顾麻子早就派了手下伪装成商旅提前进了小镇,他对整个小镇的地形,甚至是城中富户大族的
况,更是早就了如指掌,留下一些
在外围望风拦截,然后便在天明时分大摇大摆的进村。
小镇一阵
飞狗跳,顾麻子带着
开始拉网式的洗劫整个村镇,不仅对富家大户洗劫,就连贫家小门也不放过,从金银丝绢,到布匹粮食,统统都不放过,见什么就抢什么。
敢反抗者,直接拿刀砍。
抢了一个上午,村前晒场上各种金银布匹粮食堆积如山,可顾麻子却仍不满足,让
按名单,对镇上富户大族抓
,每家绑来几个年轻男丁,然后架起柴堆,威胁各家出金银赎
,否则直接烧死。
“老子知道你们不老实,肯定都还藏着金银字画等,现在拿银子出来赎
,否则午时一过,老子点火烧
。”
大家苦苦哀求,可顾麻子根本不理会。
在当众砍了几个来撕扯的村民后,其它村民只得畏惧的退后,回家想办法去了。
最后,有
拿出了家中藏的金子,有
拿来银子,还有
把家中妻
的首饰拿出来。
有些
实在没银子了,只好把古董字画,甚至是家中的猪牛等牵来充数,甚至有
只能把田契拿来赎
。
更有什么都拿不出来的,只好把
仆甚至是
儿拿来换
。
顾麻子得意的挑挑拣拣,最后又硬是敲骨吸髓敲出了许多,这才满意而归。
惨遭洗劫的村民们痛恨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村中诸生陈延宗对父亲道,“不能就这么任他们宰割,这些
这次抢了,下次一定还会来,以后我们三水湾就别想安生。”
陈时用是个丝商,辛苦经营半辈子,平时谨小慎微,今
被抢掠却也敢怒不敢言,闻言叹道,“他们是匪,我们是百姓,如何斗。”
“我听说总兵吴志葵就屯兵太湖,儿愿去吴总兵军营请命借兵,为官军充当向导剿了顾麻子这群水寇。”
陈时用叹气连连,“你说的那个吴志葵吴总兵,虽原是朝廷军官,可如今大明朝都没了,他们这些官军也早就成了
军,我先前去苏州贩丝,便听说这吴志葵的部下不比那顾麻子强多少,也是到处打粮拷饷,你去找他们来,这岂不是羊
虎
,自投罗网吗?”
“儿啊,如今这
世,当兵的就是土匪,土匪和当兵的没有什么区别,千万莫要主动招惹,否则后患无穷。”
“可如果顾麻子再来,怎么办?”
“靠
终不如靠已。”陈时用捋着胡须,“咱们三水湾也有一千多户
家,家中有丝机的不少,做生意的也很多,咱们不能任
宰割,但也不能去招惹那些兵贼,咱们不如自己集资筹款,建造了望台、哨楼、钟楼,再建围墙,购买刀枪火器,召集村中青壮训练,平时多派
望风观察,一旦有贼匪、兵马过境,咱们立马关起村门,拿刀枪守卫村镇。”
陈用时在村中也较有声望,此时说出自卫的想法,得到村民们积极赞同,这年
兵荒马
的,今天这贼明天那兵,来了就要刮一次地皮,遇到如顾麻子这样贪婪残
的,更是要敲骨吸髓刮地三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