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筹备(2/3)

陈潇…身上亦正亦邪的气质太浓郁了,少年感也有点缺失…

杨阳或者白净亭吧…

还有肉吧…

她太年轻了,跟邓朝的cp感有点尴尬。

可能要换人,换成谁呢?

至于第五位,高深莫测,年龄四十岁左右,气质偏冷…

脑海里想了一圈,决定邀请梁佳辉…

其它配角,比方说大反派已经确定金士杰出演,警察那条线则有王恺领衔——这是赵姗强烈要求的。

毕竟恺恺是《失恋33天》出道,又有《步步惊心》的八阿哥,资源怎么也应该上一层台阶了!

沈长林也觉得挺对不起他…

对了,《bj遇上西雅图》的男主角找了恺恺…

不过,眼下更重要的是资金问题,不是说找不到资金——沈长林的电影,又是商业片,想投资的人海了去了。

问题就在这,想投资的人太多了!

……

其实一部电影筹备,正常流程是募集到资金,然后再选角…

毕竟你连钱都没有,拿什么招募演员呢?

国内相反,大部分都是先拿到演员合约,然后靠着合约去找投资方…

因为你没法跟他们解释这个剧本有多精妙,市场前景有多棒,你只有拿演员卡司才能忽悠到投资人给你钱。

很多圈外的投资人压根不信所谓的类型,他只信大牌,你能找来周星星,我给你八千万,你能找来刘得华,我给你六千万。

当然也有看到导演就投钱的,沈长林就是这种。

《绣春刀》、《大人物》,连纯剧情片的《搜索》票房也过了四亿!

而且《搜索》的海外版权买的相当不错。

没有人怀疑沈长林在商业片上的能力!

听说第四部电影回归娱乐类型片,一群人当然抢着投资…

如果连沈长林这样的导演都不追逐拉拢,那华娱圈真是白痴集中地了!

旺达、华宜、博纳包括小马奔腾都找人探寻过沈长林的意见…

他能怎么办?很干脆把一切推脱给了跟光线的合约上面…

《魔盗团》初步成本1.5亿,其中演员成本1000万上下,大部分都是制作还有后期特效…

光线投资30%——这是他们能拿到的最大份额;

中影投资20%;

长林影视30%…

还剩下20%,要分给院线、媒体…

零零散散加起来,差不多十几家投资方。

其实,如果是以前,沈长林根本不担心资金来源问题。

光线、长林影视的钱都挺干净的,合法经营嘛!

但现在不行了,一堆莫名其妙的人都开始介入电影制作了!

虽然还没有像2015年似的那么疯狂——2015年共发生了88起影视业的重组并购,涉及金额高达435亿!

但沈长林还是担心有人会借着投资《魔盗团》炒作…

别的不说,《叶问3》是不是好电影?

至少不差吧!

咱们实话实说,《叶问》系列都不差的。

虽然不像《精武英雄》那样人们记住的是“教科书般打斗”,但《叶问》系列以功夫片的方式拍剧情片,套着功夫讲故事,这就使得功夫片的受众突破了一小众功夫片迷,比如“一个打十个”就出现在了许多表情包上面。

而且,《叶问》系列的打斗设计很有诚意的!

《叶问3》将咏春招式、套路、动作规范、章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情虽然有点散乱,但确实完成了叶问这个角色‘见自己’的转变——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不再延续前两部的名族大义,而是回归家庭、回归个人的本身。

挺好的作品,可惜让制作方和发行方给毁了!

《叶问3》这部电影的发行链条上,除了a股和港股2家上市公司还“潜伏”着1家担保公司、多家p2p公司…

在上映前先后以保底发行的名义对外公告投入了总计1.6亿的资金,保底目标为10亿。

算盘打得太明显了,简单说:高票房刺激股价。

电影项目成为资产被证券化!

真会玩啊!

所以,电影这种东西最好不要跟金融扯上关系…

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问题,挨骂的肯定是电影方和导演。

所以,每一个投资方,他都记录了一下,包括投资1%的电影频道…

然后郭松姜满脸兴奋的赶了过来,说起了他刚刚跟人见面的收获:“互联网+电影+金融!他们跟我说,我们做电影的应该把格局打开一点…”

沈长林有点无语,他直接问郭松姜:“要是亏了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