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为了孩子(1/2)

松江河林业局文体活动中心,大家俗称体育大棚,

活动中心北面有很大一片空地,今年由林业局出资修建了一处广场,晚间好多人都去广场玩,也有不少小摊贩在那里摆摊,没人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傍晚时分,徐瑾萍几个快速吃了晚饭,然后骑车到了广场,就在人多的地方找个台阶,把搪瓷盆摆好。

盆里面是一颗颗红色的小果子,当地人叫做托盘儿,学名覆盆子。

这东西味道酸甜带着一种果香,缺少零食的年代里很受孩子们喜欢。

徐家北面是很大一片树林,徐瑾萍姐妹就想着法儿的把树林里的东西换成钱。

六月末去摘甸枣子,七月末八月初卖托盘儿,其他时候就在林子里找穿龙骨、柴胡,或者捡蘑菇。

换来钱也舍不得花,多数都买了学习用品。

刚坐下没多会儿,就有人过来买托盘儿了,一玻璃杯卖一块钱,这一盆都卖光的话,能卖二十五六块钱。

以前徐瑾萍会觉得这些钱已经很多了,可现在看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小杰,明天跟我一起去趟县里,咱们去买材料回来做凉皮儿,白天在市场卖,晚上咱就来这儿。

要是买卖好,咱们就再添几样儿,还可以炸串儿、炸鸡柳什么的,肯定比托盘儿挣钱多。”

广场上扭秧歌的、跳舞的、打拳练太极的,还有不少学生打羽毛球、踢毽子,人特别多十分热闹。

人就有商机,没见到那边好多小摊贩么?徐瑾萍觉得,她的想法肯定行。

五点半到广场,一直到七点半左右,两盆托盘儿就全都卖光了,三人也没舍得花钱买什么,直接收拾了东西,骑车子回家。

晚间徐瑾萍睡不着,躺在炕上思来想去到半夜,第二天起来的时候,眼圈发青眼睛也有点儿红。

徐老太太见了,只以为孙女是怕家里人为难,嘴上装着不在意,晚间偷偷在被窝里哭。

可把老太太心疼够呛,等着徐瑾萍吃过早饭出门之后,老太太立刻就去邻居家给徐志康打电话。

徐志彦更是吃完早饭就急匆匆走了,去找一些相处好的朋友试试借钱。

徐瑾萍并不知道,吃过早饭她就跟梁绍杰俩人去松江河坐车,直奔县城,找到专门卖木薯粉的地方,买了二十斤木薯粉

不敢买太多,万一不好卖呢?其他的一些配料、调料,也都买了些,又急匆匆坐车回来。

结果一进门,就见到徐老太太坐在炕上抹眼泪,那边徐志彦和苏安英两口子也一脸的难受。

奶、爸、妈,你们这是咋了?”徐瑾萍放下肩头扛着的东西,疑惑不解的问道。

“没咋,不关你的事,你就别管了。

这是干啥去了?弄的啥东西回来啊?看样子挺沉,你扛回来的?”

徐老太太忙抹了抹眼角,扫了眼地上那一大包东西,看起来得有二三十斤。“你这是要弄啥?”

奶,是不是你给我五叔打电话了?五叔肯定是不答应借钱对吧?我爸跑了一上午,也没结果?”

徐瑾萍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这还想瞒着她?

这么一问,老太太又掉眼泪了,徐志彦那边也是唉声叹气,结果很明显,肯定是一无所获。

不光是一无所获,徐志彦去大哥家里,还被大嫂好一番数落。

嫌他不管孩子,惯的闺女都快上天了,没大没小的跟长辈吵架。

这样的孩子出去念书了也是个白眼狼,还不如不供她读书,下来干活过几年找个婆家算了。

“你大爷说,他跟你五叔合伙儿包了片儿红松林,没钱借给咱了。”

徐志彦被嫂子一通埋怨后,哥哥徐志贤才跟他说,昨天跟徐志康合伙包林子的事情

其实徐志彦也明白,这分明就是老五两口子故意的,兄弟之中也就这哥俩有钱,他俩不肯借,徐志彦就真的没办法了。

“实在不行,就提前把棒槌起出来卖了,反正那通知书上不是写着九月十五号开学么?最晚二十号报到。

早几天起了棒槌卖掉,你拿钱走就是,咱家今年起五十丈棒槌,咋地也能卖一万五六千块钱,你都带走。”徐志彦咬咬牙,一赌气说道。

兄弟们不肯帮忙,相熟的朋友都帮了不少,谁家也没有个金山银山能一直往外借,别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徐志彦这人吧,其实有点儿古板,尤其是在种人参方面,一直都守着老规矩。

一般来说,秋季起人参都在九月二十号前后,那时候人参浆气足,做出来的干货压秤。

不能等到秋分之后,因为过了秋分人参回浆,做货也不出秤。

徐志彦就是这老规矩的坚决执行者,每年都在九月二十号左右起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