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与崇祯对质(2/3)

乱臣贼子!不得好死!”

“姜瓖,朕要诛你姜家十族!”

“朕要把你姜家祖坟挖出来,挫骨扬灰!”

…………

崇祯对姜瓖的仇恨、愤怒达到了极点,无以复加,不断咒骂着。

姜瓖静静地等待着,无论崇祯怎么骂,他均视若无睹,让崇祯好好发泄,等他发泄完了之后,再做该做的事情

在崇祯咒骂的同时,姜瓖命人把嫔妃子女们押到其它地方看管起来。

坤宁宫内,只剩下崇祯、姜瓖,以及若干警卫。

崇祯骂了许久,逐渐累了,骂声越来越小。

姜瓖身在宫内,心系京城局势,他坐下便喝茶边等待着,不断有部下来报告。

“禀将军,我军已夺取宣武门!”

“禀将军,我军在广渠门遇到抵抗,斩杀百余人,我军折损二十余人!”

“禀将军,我军夺取广宁门!”

“禀将军,宫城所有地方已搜查一遍,所有太监、宫女被集中在慈宁宫!”

…………

报告纷至沓来,总体来说还算顺利。

崇祯听着却不是滋味,姜瓖的胜利,那就是他的失败。

姜瓖再发出命令,让宫中之人通知各朝臣们来皇极殿。

本身朝臣们早就起床了,有些在赶往宫门的路上,中途遇上了大变故,在接到通知后,许多人才知晓,大同军突然进城、入宫,整个京城、皇城、宫城皆已被姜瓖掌控。

既然有通知,大多数人继续赶往皇宫,只有少部分觉得曾经得罪过姜瓖,认为会被姜瓖报复的人才不敢进宫,匆匆回家收拾细软逃跑。

朝臣们来到午门,亮明身份后,守门的大同军直接放行,让其直接前往皇极殿。

快到六更了,朝臣们陆续来到皇极殿,在议论纷纷。

“姜瓖终于造反了!怎么入城会那么顺利?”

“事情很明显,肯定有京营的人被姜瓖收买,打开城门让大同军进城!”

“哎!孙传庭失败后,我就预感到,大明恐怕保不住了!就算没有姜瓖,也免不了亡于满清或李闯之手!”

“姜瓖跟曹操、司马昭、杨坚、李渊之流如出一辙,从此以后,大明已名存实亡。姜瓖掌控朝政,只要时机成熟,便会逼迫陛下禅让了!”

“哼!姜瓖、建奴、闯贼、献贼,都不得好死!”

…………

即便有大同军官兵守卫,许多朝臣也敢于骂出来。

坤宁宫内,姜瓖让卫兵们退下,把门关上,只剩下他和崇祯二人

此时的崇祯,内心仍然愤怒,只是不像刚才时那么激烈。

他对姜瓖怒目而视,对姜瓖的憎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崇祯被捆绑得严严实实,坐在椅子上。

姜瓖道:“崇祯,比可知大明为何会亡于你手?”

崇祯怒道:“诸臣误朕!诸臣误朕也!包括姜瓖你这狗贼,若不是诸臣误朕,大明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姜瓖摇头叹息,崇祯就是死不悔改之人,在原本历史上,上吊前在袍服上书写,同样是说“诸臣误朕”,完全不正确认识、或不愿意承认自身的错误。

“错了!陛下错了!”姜瓖大声回应:“是你昏庸无能,才导致奸臣当道!你上任之初,被那些文官、东林党糊弄,急于杀魏忠贤。魏忠贤是被杀了,没人来制衡那些文官了,他们高兴了,你可就惨了。陛下,你在位十七年间,忠奸不分,刻薄寡恩,稍有不顺,便对忠臣、贤臣撤职、下狱、赐死!以至君臣关系极为紧张!本来大明局势还没到无可挽回地步,可就是因为你继位,让大明越来越差,最终到了无可挽回!”

“陛下,你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你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你还频繁地调整官吏,十七年间竟然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和五十个内阁大学士,总督中被诛者六人,巡抚被戮者十一人。”

“朝廷府库拮据,本来田赋就税源狭窄,大量可避税的土地你不收税,因为文官集团反对,你又不敢收商税,剿匪和与建奴作战需要大量养兵,你只能向为数不多的小农户收税,逼得他们造反。”

“崇祯,有你这种昏君,大明灭亡成为必然!”

姜瓖毫不客气,直指崇祯的过失,他并不是乱说,而是以事实为依据。

接着,姜瓖又再指出例子,比如卢象升是怎么被搞死的,比如孙传庭下狱导致李自成趁机坐大。

本来,大明并不缺少忠臣,也不缺少治国的良臣与御敌的良将,但朱由检的凶暴与多疑、刚愎自用,让这些忠臣良将一个个冤死,而幸存的人只能选择闭口不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