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土地制度改革(1/3)
齐敛当上工部尚书之后,裴王这边并没有对其有所行动,因为齐敛本来就只事不喜饭局更丝毫不想牵涉各方争斗,所以只是稍加推动让齐允给他送了一本古籍,这本古籍记载了从夏商时期开始的各项大的或者小的水渠工程的详细建造过程和优弊,是自己堂妹送的又是难得的书籍,齐敛没有想太多,没有往裴王那方面想也就收下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太子和立王都用自己的方法拉拢过齐敛,但都不奏效,齐敛软硬不吃。
大渠自开国以来田地制度一直采用的是“均田制”,均田制的基本准则就是将无主土地按分配给小农耕种,既然土地按
分配了那税自然也按照
征收,因为道理上你得到了多少田地就得有多少的产量。大渠的上一个朝代是凰朝,凰朝后期由于内斗和战
经济发展滞留,百姓生活困苦,
凋零,大量土地荒废,因而也给了凌系可乘之机。凌系建国之后便开始施行均田制,均田制将荒废土地慢慢重拾,又给了很多无田的农民田地耕种,虽然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所有,但对于当时
少地多的
况来说这个制度很适用。
但是这种制度是将无主土地分配出去,随着时间的发展、的增加,可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且地主阶级土地兼并
况越来越严重,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而很多农民则无地耕种,因此地主便可以花极少量的钱财雇佣农民,但是上
的税依然按照他这个
来
,导致地主越来越富越来越猖狂,而很多农民生活越来越困难。土地兼并
况
趋严重,导致
均耕地面积极不均匀,比如一个拥有十亩地的
和一个拥有一亩地的
的税是一样的,所以对于现在的大渠来说这个制度急需要改革。
大渠现在的改革方案就是削弱地主阶级势力,需要先统计各个地方每个地主现在所拥有的田地面积,统计整理之后将他们的土地划出一部分分配给无地农民。之后就不是按&
税,而是按照每个
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
税。这个政令看起来实行难度大,实际
作起来难度更大,所以皇帝派各亲王及个别京官亲下各州督察。太子责任重大,东部四州归他监督,立王在西部四州,这次两个
倒是离得远,裴王在北部两州,其他州县也各自分配好派
,不过出
意料的是皇帝还派了碧王凌过司出去,凌过司跟着户部尚书赵之景前往让州。
太子和立王有一点很不一样,那就是立王更了解皇帝,他知道皇帝允许皇子们在皇位角逐中争斗,但是绝对不能影响到朝廷政令的实施。没有一个皇帝愿意自己在史书中留下骂名,大家都希望青史留名,当然这指的是明君,昏君君的话就无所谓,无所谓的话成为亡国之君才是他的最后归宿。而历来受
赞扬的明君,不管是不是天资聪慧的
,后天一定是勤勤恳恳的,任
唯贤、善待忠臣、多方纳谏、节制自己。何况大渠前几任的皇帝都是有做出杰出政绩的,凌彻自然也要努力,即使不进步,也不能让大渠在自己在任期间有堕落的趋势。但是太子对这一点感悟不
,他终归不如立王了解自己的父亲。
太子在自己监督的四州接受了地主和州郡长官的贿赂,在统计时将行贿地主的田地隐藏了一部分,这样他们给国家的土地就少了很多,
的税自然也少了很多。
立王在监督谊州之时,谊州刺史沈歌向其提出了一个方案,如何更好控制地主势力扩张的方案。而这个方案是公梁峻在写给梅馨月的信中说起的,公梁峻在信中表明了希望这个方案给到立王那里,对于这个儿时伙伴的这点小忙当然要帮,所以梅馨月将这个方案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沈翩,而后沈翩向自己的父亲提出,再由沈歌向立王进谏。自然,公梁峻也叮嘱了千万不能说出这个方案的源是来自她的信。
鸟语阁内,公梁峻问温离赋:“没想到先生还有如此强的治国之才,不知先生是何时有了这个对付地主阶级的方案?”
温离赋眼眸了几分,神色变得暗淡:“这个方案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十几年前,一个四十一岁的男
想出来的,只是政令还没推行,他就已经离去了。”
公梁峻心里想到了是谁,只道:“可惜,智者短命。”
温离赋却突然收起了暗淡的眼神,眼里转而迸发出一丝犀利的光亮,放在桌面上的手逐渐收紧,语速更是比平时快了几分:“不,他还有很多不足。”他对军事方面的懈怠,他对他过分的信任,或许这也是当年那场悲剧的原因之一。
两个月后下达各州监督的亲王和京官逐渐回京。太子自以为天衣无缝,贪点小惠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他却不知道他监督的那四州的秘密状纸已经在路上。状纸上有各州百姓的联名画押,最后由潭州牧程扬以回京探亲为由将此状纸秘密带京城。状纸进
京城之后裴王稍加帮助就可不露痕迹地将此状纸送到中书令吕迎手上,吕迎忠勇大义,对此事愤然不平,很快就亲自将此状呈奏皇帝陛下。凌彻看过状纸之后眉
紧锁,手里紧紧捏着茶杯不松手,良久之后才开
道:“这状纸从哪里得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