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狂收甘蔗(2/2)

,只要价格上有利可图,就算利润微薄,农民们也还是愿意合作,并将不稳定的合作对象排除在外,避免得罪长期合作伙伴。

故而不管是什么水果,价格有多高,发财的都不可能是农民,哪怕是种植毒品,农民也只能赚到一点血汗钱。

失算了。

杨明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不过他不打算就这么放弃。

他相信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就算是挖墙脚,就算是虎口夺食,他也要把甘蔗收上来!

“收甘蔗,收甘蔗了!”

“3块钱一根,我这里收3块钱一根,好甘蔗通通3块,有多少收多少!”

“今年收,明年收,后年也来收!可以签十年的合作合同,我的实力不用质疑。”

“乡亲们,大叔大婶们,有钱不赚是傻蛋,不要犹豫,不要纠结,跟我合作绝对不会吃亏。”

陈铺镇里。

杨明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器,连续打了两天的广告,将自己宣传到了镇里人尽皆知的程度。

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蔗农们议论纷纷。

“3块钱一根的收购价,这价格高的不得了啊。”

“我种了十多年的甘蔗,价钱最高的一次,是2块5毛5一根,最低的时候,只有7毛钱一根,从没卖出过3块。”

“如果按3块一根算的话,我五亩地的甘蔗,能卖4万多接近5万,比往年多赚一两万。”

“卖了,我家的甘蔗卖了,谁出的钱多卖给谁!有钱不赚王八蛋!”

第一位愿意合作的蔗农出现了。

他叫陈和生,家里有8亩的甘蔗地,大约两万五千根的甘蔗,若以3元/根的收购价算,能卖七万多块。

陈和生之所以愿意跟杨明合作,是因为他有两个儿子,年龄都快三十了,却都没有结婚,又以当地的习俗,娶媳妇不准备三十万以上的彩礼,根本找不到对象。

两个儿子就得准备六十万。

为了给儿子娶媳妇,面对杨明这根救命稻草,陈和生只能立刻抓住,为了多赚点钱,已顾不得什么长远和稳定,只能把宝冠公司抛到一边。

有了第一个。

自然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直到10月17号。

杨明已经与二十七户蔗农达成了合作,订购了多达128亩的紫皮甘蔗,并支付了十万块的定金。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