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声声慢(1/2)
136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
【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
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
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
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但您如果只注意到了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
【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炼句巧则易,平淡
调者难。】
【后世虽有用叠字比之更甚者,却已是东施效颦,失之穿凿了。】
李二:“一个子,能有这般才
,确实难得!”
朱元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杨慎:“宋填词,李清照亦称冠绝。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然而,纵有千般才、万般
意,又能改变什么呢?】
【赵宋苟安,故土不再,侣已去,此时的李清照,也只能和同样经历国
家亡的南迁诸
一样,飘零不定。】
【那时候的李清照,多想有个宽广的臂膀可以依靠,可以让她继续自己的好啊!】
【绍兴二年(1132年),四十九岁的李清照迁居临安,就此遇到了她一生的劫难,张汝舟!】
【张汝舟,浙江归安。早年为池阳军中小吏,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进士,绍兴元年,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
【张汝舟算不得什么才子,更不是什么高官,能娶到李清照这样名满天下的大才,应该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定会倍加呵护吧?】
【确实是,起码刚开始是!】
【但,得到的就不会再珍惜,得不到的才是好东西!】
【而且,张汝舟这个老卑鄙,想得到的不仅是李清照的,还有她的钱——那一大箱一大箱的金石文物!】
【在李清照眼里,那些是凝聚了她和赵明诚一生心血的学术研究材料,但在张汝舟的眼里,那就是钱啊!大钱啊!】
张汝舟:“你把你的那些文物,拿几样出来换钱!家里没米了!”
李清照:“你不是有俸禄吗?为什么要动那些东西?”
张汝舟:“你给还是不给!”
李清照:“本已散失了许多,剩下的那些东西我还要用来编纂《金石录》,实在不能变卖了啊!”
张汝舟:“你既嫁给了我,所有的东西都应该由我来支配!我就问你,你到底给还是不给!”
李清照:“不给!”
张汝舟:“老子抽你丫挺的!”
【一个男,当他开始动手打老婆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宣告了这一段婚姻走到了尽
!】
【看穿了张汝舟真面目的李清照,决心脱离苦海,告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友:“你决心告张汝舟在科举中作弊过关,以此来与张汝舟离婚。但你可知,本朝律法,
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
李清照:“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我宁愿坐牢,也绝不肯在与“驵侩”之为伴!”
【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狱。】
【后虽经友营救,李清照只坐牢九天就被释放,但这一段失败的婚姻,让她本就千疮百孔的心灵再次留下一道
的疤痕。】
【感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李清照推
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
中无助地飘摇。】
【但咱说句实话啊,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
子又生于
世呢?】
【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
的价值,竟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