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这就是咱的恩公,咱的大将军啊!【求月票,求打赏】(3/7)

难度也异常高。

至于打印机所需要的电能,则非常的简单。

就好像蒸汽机所带来的能量一样,这些能量产生的方式本身并不复杂。

真正复杂的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来达到自己所需的要求。

就好像这个打印机一样,如何给这个打印机带来电非常简单,但打印机本身却是目前这个时代科技无法解决的。

而在拥有了这些前提条件下,齐衡自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安丰路境内的经济环境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情况。

当然这些东西有些太过于复杂,他也没有办法当着李善长刘博文的面向朱元璋太过详细的去解释。

甚至他即便去解释了,朱元璋也不一定能够听懂。

随着一行人走进产粮区的交易集市。

瞧这里面热闹的环境,朱元璋脸上的笑意便再没有消失过。

整个交易集市虽然是以粮食售卖为基础,但是伴随着粮食产业的发展,其他行业诸如餐饮住宿等等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整个交易集市此刻俨然已经转化为了一个小型的城池。

周围种植水稻的农户,售卖水稻的商户,客栈酒楼的老板下人,等等……

这些人已经成为了这个交易集市的长久居住人口

包括很多来往于安丰路各地做粮食生意的商人,有很多也选择了在这里安家。

相信随着产粮区的稳步发展,这些长久居住在此地的百姓,人口会越来越多。

而整个交易集市的房产,则全部是由濠州城官府所营造。

而想要购买这些住宅或者租用这些商铺,则都需要给杭州城官府缴纳一定的银钱。

同时交易集市也带动了周边的黄岗城,濠州城的兴盛。

让原本只是单纯依靠本地人口数量缓慢发展的两个城池,也有了一个稳定的增长基点。

原本因为建造水库水渠以及产粮区,而使官府银钱匮乏物质缺乏的濠州城官府。

如今成了整个安丰路最大的土财主。

产粮区的税收,两城百姓的税收,外加商铺租用的租金,房产出售的收益等等。

很多时候身在寿春城的施才英想要做一些事情时,也不得不与周念商量,向他们借调一些银钱过来。

为此施才英不止一次的与齐衡抱怨过。

说他这个安丰路总管,错失了这么大个政绩外,平时还得看周念的脸色。

尽管施才英说这话玩笑成分居多,但同时也反映出了黄岗城濠州城这片区域最近的发展速度之快。

其实也不仅仅只是黄岗城,濠州城两地有长足的发展。

安丰路其它境内的城池百姓,也因为产粮区的发展,解决了最初粮食不足的困境。

同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也开始朝着其它的方向进行发展。

比如蒙城,作为安丰路境内最大的一个内陆城市,相比于其它城市,它们的水资源并不是很丰富。

但是,正因为他们那里的雨水较少,反而成为了种植棉花最好的地方。

自宋朝起棉花便是作为一种奢侈品所存在。

而它之所以如此的价格昂贵,除了它的数量珍惜,以及确实好用外,它们所出产的产地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也是一个影响棉花价格的重要原因。

如今齐衡在蒙城周边大范围的种植棉花,就是想要让棉花成为大众可以使用得起的东西,而并不是让它一直作为奢侈品而存在。

对于如今这个时代所生活的百姓而言,吃穿住行自然是当政者迫切需要为百姓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吃的方面,在拥有了产粮区后,整个安丰路百姓的主食粮食已经基本可以满足。

至于其它的配菜肉食,则需要当地种植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

穿的方面,随着安丰路境内的女人在黄岗城妇女政策的引导下,已经渐渐的开始有了一些解放。

这庞大的劳动力,仅仅只是稍微解放一些,便足以供给各地百姓穿衣的问题。

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这个时代,纺织业的基础就是依靠着那些粗布麻而制成的。

到了冬天这些东西所编织而成的衣服,根本没有办法起到一个防寒的作用。

所以作为官府,作为当权者,齐衡需要为他们解决的就是棉花的问题。

棉花的问题和产量一旦解决,那么穿衣方面的需求也将彻底的解决。

至于住行方面,住在这个时代本身也不是个问题。

行,也在齐衡大将军府的主导下,全境都在不断的用水泥混泥土进行修建公路。

虽然因为工程量太大,还需要时间,但这事情也已经上了轨道。

这些便是齐衡在安丰路这三年主政当中所做的大部分事情

为整个安丰路境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