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谁?胡惟庸?请离我远点(6/7)
但显然不是长久的办法。
诸如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高产量粮食,都只能当作副粮。
除了味习惯这些原因外,各种粮食当中所蕴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同,小麦水稻既然能够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演变依旧是华夏
主食所用,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当然,这年别说小麦水稻了,有的时候能抢到几块树皮都是幸事。
但齐衡的目标显然不仅于此。
所以,解决自身粮食产量问题,甚至达到产出的程度,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如今黄岗城内的百姓虽然多,但依靠着这一年来齐衡在黄岗城的治政成果,尤其是等到秋收时,满足城中百姓短时间的粮食需求还是足够的。
但来年、后年、大后年,如何解决。
黄岗城外的良田就这么点,无论分给谁,产量也就那么点。
所以,在齐衡的思考中,便打算玩一场大的。
光在黄岗城周边发展没有多大的前景,要来,就将整个濠州西面全部改造成粮产区。
一万五千顷的土地,就是150万亩的土地。
只要能解决腹地用水的问题,就能将这150万亩的土地化为良田。
假设全部种成土豆,仅一季,便可得土豆750亿斤,5亿石。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
如果种植水稻,可得10.5亿斤,700万石水稻。
按照y安地震时补助的粮食标准,每一个成年一天的粮食补助1斤计算。
一年就是365斤,而10.5亿斤的水稻,就可以满足280多万一年的需求!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以及这一片区域的未来潜力。
其中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比如,不适合种植的地形、每年消耗量,劳力一家孺消耗、
力无法满足所有土地耕种等等原因。
可哪怕最终的结果达到理论数据上的十分之一,产量也足以让黄岗城中的十八万以及一万兵力一年吃饱喝足。
甚至还能盈余近一半,到时候满足了基础的粮食需求,盈余的粮食便可以成为货品,对外界易,达到物资
换的目的,使百姓的
子更加富足。
不得不说,这个设想的可行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完成这一设想的基础条件他们都已经具备。
水泥、混凝土、钢铁、大量的劳动力,前期建设所需物资等等。
在脑海中不断推算,拾遗补缺的齐衡,越发觉得这个工程的可行很高。
不过想到施才英马上就要赶赴寿春出任安丰路总管府总管,齐衡便说道:“这样,你继续考察,看有没有什么并未计算其中的因素,另外,在完成考察后,你执笔拟定一个大的计划,随后付给周念。”
“此后的细节,则由周念来接任继续。”
听着齐衡的话,施才英一愣。
“大,可是属下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齐衡听的出施才英的疑惑,便笑道:“你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此后的事也只能由周念接任了。”
施才英还是没有听太明白什么意思,可齐衡却没有再多说。
如今文书虽已经上报朱元璋,但具体结果还需要朱元璋最终裁定。
所以在结果下来之前,最好还是先不要说的好。
面对齐衡故弄玄虚的话,施才英有些摸不着脑了。
而齐衡却在这时对着身边的秀儿说道:“秀儿,我们回去了。”
压根不管此时施才英那满脸的困惑。
当齐衡回到府中时,余光道也带着文书走了回来,在看到齐衡时,立马说道:“大,大帅已经阅批了。”
结果没有出乎齐衡的意料,因为自己文书上的内容基本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事
。
施才英的升任这几乎是所有心中的共识。
而至于总管府的设立,以及城池的选择,也不算什么意外的事。
随之,齐衡便直接说道:“将文书送去县衙由施才英看一下,省的他今晚上睡不着。”
余光道不太明白齐衡这话中的意思,但还是按照他的命令去做了。
县衙中。
正如齐衡猜测的一样,施才英整个的心思都在思考着齐衡刚刚那些话的意思。
直到余光道到来,并且将文书上的内容给他看后,这次明白了齐衡为什么说要周念来接任了。
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不过想到接下来濠州要进行这么一场宏大的工程,施才英还真舍不得走。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这个工程完成,整个濠州北部将彻底成为整个安丰路的经济中心。
因为这里是最有钱,粮食最多,百姓最多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