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老爷子到底是谁(1/2)

大明的饮食和后世的区别,不在于火候,刀工,取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是在于佐料。

尤其是最近,朱元璋对于光禄寺的饭菜,已经有些厌倦了。

传说中朱元璋的‘四菜一汤’极为出名,当然这不是天天吃。

真要天天吃,谁也耐受不住,即便是大臣们,大餐的情况也是比较多的。

光禄寺,洪武八年改名为光禄司,不过后来洪武三十年又改了回来。

目前光禄司有庖役八百余名,主要负责皇宫里的一切膳食,这其中也包括朱元璋的。

就皇帝而言,膳食自然也是极为讲究的,不过对朱元璋来说,天天也就是大鱼大肉罢了。

早膳:羊肉炒、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香米饭、豆汤、泡茶。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羊肉水晶角儿、椒末羊肉、香米饭、三鲜汤、豆汤、泡茶。

这便是朱元璋的早餐和中餐了。

大明而言,每天只有两餐为正餐,像晚餐或者夜宵,那都是属于副餐,不被记录在内。

因为大明的百姓都是两餐制,大约九点吃一顿,下午三四点吃一顿,一天的饮食就结束了。

不过皇室贵族们,都是三餐制,晚上肚子饿了,也可以传唤光禄寺准备夜膳。

毕竟八百名庖役,做起吃的来还是比较快。

只是这些膳食,目前朱元璋有些厌恶了,从菜谱上就可以看出,很油,基本上就是大鱼大肉

天天吃,谁还能吃不腻呀,大明可不讲究吃什么青菜。

青菜那都是穷苦人家才吃的。

至于朱安准备的火锅。

其中底料用到的作料,基本上都有后世七八成了,而且这次还特意添加了部分的药膳进去,滋补气血。

嫩的小羊羔,是朱安特意养殖的,用的最鲜美的牧草

刘伯切出来的羊肉片,不说薄如蝉翼,但透光不是问题。

其中的蘸料,更是用鸡头磨成粉末制作而成,老爷子喜欢吃蒜,朱安在其中也为其准备了大量的蒜蓉。

在就膳前,更是有下人送来热手帕,擦拭手脸。

这种独特的仪式感,让朱元璋和蒋瓛对于火锅的味道,更加的期待起来。

朱元璋之前爱吃大蒜,哪里感受过蒜蓉的味道。

这一波下去,是他从未感受过的人间美味。

除了羊肉外,同时配有了大量的蔬菜,搭配吃起来,这种荤素相间的吃饭,一点都不觉得油腻。

而且哪怕是白菜,在汤底里煮熟了,伴随着羊肉的味道,更多几分香甜。

“秒啊,秒啊,大孙,你这火锅,简直是出乎咱的意料。”

“和你这火锅比起来,光禄司那些个便是酒囊饭袋。”

朱元璋感觉自己吃撑了,一脸近小半个时辰,都没停下来过。

旁边的蒋瓛,更是默不作声的吃得满嘴流油,动作飞快。

“并非是厨子的问题,我这里有很多西域来的配料,所以便多了许多的味道。”

朱安也不藏着,直接解释道。

“你那配料还多不多,送点给咱,咱...咱也让陛下尝尝。”朱元璋开口说道。

“配料上还是有一些,不过关于配料的使用,如果不知其中轻重,容易造成浪费。”

“可以让光禄寺那边来几个老练的御厨,我让这边教授一下,便是简单许多。”

朱安说道,对于配料这块的生意,因为生长时间的关系,最近两年才开始筹备。

而朱安并未大肆的宣传。

民以食为天,配料属于日常消耗,这一块的利润,便是和雪花盐一般,堪称恐怖,而且并没有雪花盐那般惹眼。

配料这种东西,并不能像雪花盐一样,断绝生产工艺,很容易遭人模仿。

所以朱安便是想着从京师这边的勋贵入手,会比较的稳妥。

跟老爷子说让光禄司的人过来,也是带着一种宣传的目的。

挂上一个皇室专用的牌子,在日后的销售中,可以狐假虎威,避免很多麻烦。

“嗯,咱跟陛下说声,到时候安排几个厨子过来你这学习。”

“咱这次来,关键还是关于沿海那边的事情,听大孙说,东南沿海外,有大量的倭寇正在聚集?这消息可准确。”朱元璋问道。

朱安也不瞒着,他的很多事情,估计在老爷子,还有陛下那边都已经知道了,便直接解释道。

“雪花盐那边的生意,和倭国那边也有往来,这些消息,便是顺着商贸渠道过来的。”

听到这个回答,朱元璋点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