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论天下(1/2)
郭嘉沉吟道:
“莫非将军之志乃是这大汉天下?”
Σ( ° △ °|||)︴!
郭嘉此言一出,举座皆惊,荀彧忙道:
“奉孝慎言,卫将军乃是大将军卫青之后!”
“无妨无妨,奉孝兄快
快语,快哉也,只是仲道之志非是取天下,而是救天下。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卫安轻摇折扇道。
“将军以为何谓救天下?”戏志才问道。
历史上的戏志才是荀彧第一个向曹
举荐的谋士。
戏志才是和郭嘉齐名的谋士,被曹
誉为王佐之才,亦是体弱多病,英年早逝。
“仲道志在救
,仲道以为,这天下是由东洲之
组成,所以救
就是救天下。”
卫安摇着折扇缓缓说道。
众
闻言都是一怔,只听卫安缓缓又道:
“这天下乃是百姓之天下,而不是一
之天下。”
“传闻将军曾有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然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请将军为志才解惑。”
戏志才所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前者体现以民为贵,后者体现以君为贵。
在君权占主导地位的东汉时期,以民为贵的思想自然是颇受挑战,若被有心
利用,就不是挑战那么简单了。
“非是传言,正是仲道之言。”卫安略一沉吟,心想遮遮掩掩,不如坦诚相见,“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众
闻言无不震惊,都在嘴里重复着这句话,领悟其中含义.
这句话在后世自是
孺皆知,可在东汉时期,众
自然是闻所未闻。
“将军高论,谢将军为志才解惑。”戏志才郑重的躬身行礼,“若蒙将军不弃,志才愿此生追随将军,鞍前马后,矢志不渝!”
?(^?^●)??
卫安闻言大喜,心道只要得了一位大贤,这趟颍川之行就算没白来。
“仲道才疏学浅,得遇先生,实乃仲道三生之幸也。”
“恭喜将军!”荀彧拱手祝贺,“将军见谅,文若有一问,望将军直言相告,将军可忠于这皇室?”
历史上的荀彧至死忠于皇室,因曹
自封为魏王,便托病不上朝,后郁郁而终,也因为荀彧,曹
一直到死也没有称帝,曹
死后,曹丕称帝后,才追封曹
为魏武帝。
“文若既以诚意相询,仲道怎可不诚意相告。”卫安拱手还礼,“实不相瞒,仲道既忠于这汉室,也忠于这天下万民。”
顿了顿,卫安又道:
“若有幸得以伸张正义于天下,仲道定会还政于民。”
? ??? (⊙.⊙)!
荀彧第一次听到还政于民的说法,闻言却是一愣!
“还政于民?将军要如何还政于民?”荀彧追问道。
“不瞒诸位,仲道心中有一理想之国。”
“皇帝不理政,国家之权皆归于首相,首相由万民选举而出,”
卫安轻摇折扇缓缓说道:
“东洲皇帝作为皇室代表,可为首相授权,但不参与理政。”
这实际就是后世的君主立宪制,现在毕竟是东洲末年,忠于朝廷的大有
在,如果完全剥离皇室容易
心不稳,君主立宪制乃是折中的方案。
Σ(っ °Д °;)っ!
此言一出,众
的震惊更甚!
这些思想他们闻所未闻,简直犹如
天荒一般。
“实不相瞒,仲道此行正是有求于诸位大贤,仲道不才,欲伸大义于天下!”说着,卫安对着几位
施了一礼,“仲道非是为自己,而是为这天下之万民。”
见众
愣住,卫安接着道:
“若能建成此理想之国,仲道死而无憾,还望诸位相助一二。”
徐庶闻言,不失时机的拱手道:
“元直愿追随主公鞍前马后,此生无悔。”
徐庶简直就是个托!
卫安嘉许的看了徐庶一眼,哈哈笑道:
“元直无须多礼,仲道得遇元直,实乃三生之幸也!”
荀彧见状也拱手道:“文若愿追随主公,愿为主公效死。”
郭嘉也上前一躬到底道:
“奉孝愿追随主公,但凭驱使,主公管酒喝就行。”
~( ̄▽ ̄~)(~ ̄▽ ̄)~!
卧槽!这是什么
况!
一网打尽?!
这也太惊喜了吧,一次得了三位贤才,卫安瞬间便有了天下尽在掌握的感觉!
“哈哈哈,仲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