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师兄弟姐妹们(1/2)
济民医馆里,木婉青忽然打了个嚏,莫名一阵后继续和黄师傅说话,
“事就是这样,我准备扩大
药种植,但佃户们都只懂种粮食不懂种
药,需要懂这些的
去指导。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且外
也信不过,所以想请医馆的师兄弟们去帮忙。
工钱我已经和青野药坊的苗掌柜商量过,虽还没定下具体的数额,但一定比大部分在镇上能找到的活计的工钱高。”
黄师傅满脸笑意地摆摆手,感叹不已,
“能帮他们找些事做就够了,工钱多少倒没什么的,能让他们吃上饭,养活自己就行了,别的也不要求了。”
听木婉青说完来意后,他心大好,原本正为这些孤儿们的生计发愁,没想到木婉青就主动来给他分担了大部分的压力。
“走,我现在有时间,带你去认识认识他们,看看哪些合适。”
离开济民医馆去孤儿们住的地方的路上,黄师傅想起了这些年来收养孤儿的一些事。
收养孤儿这事吧,说简单也简单。
只要给他们个地方住,哪怕是个简陋的木棚,只要一天给他们点吃的,不拘是稀粥还是窝都行,这就算是救下来了。
这般看来确实简单,似乎花费也不多,但难处在后呢。
冬天来了,到底得有个正经屋子,不管不
得一
给配上一套棉衣,就算全塞稻
也得给他们床被子。
再来说吃的,一天两碗稀粥是饿不死,但是连着吃上两个月,
就瘦的只剩一把骨
了。
所以吃的不说多好,到底得让吃个半饱。
三五个小孩子尚不算什么,但要是三五十个呢?
要是这三五十个里面,还有十来个半大甚至成年了的呢?
单说粮食,一个月就少不了。
年纪小的孩子一一月也得十来斤粮食,五十个就是五百斤,哪怕是最便宜的粗粮,也少不了五两银子。
更别提还不是只给吃的就行了。
这些年来收养的孤儿,黄师傅都要求他们就是把自己收拾净,这也意味着他们至少有套换洗衣裳。
还要求他们要懂事听话,不能惹是生非,最好跟着识字点东西,以后也能有点儿谋生手段。
不管是粮食、衣裳、还是识字学医,这桩桩件件都要钱来支撑。
但好在他们的付出也没有白费。
从十二年前至今,他们这里接收过的孤儿多少得有八九十个。
其中一部分被亲戚接走,一部分自己离开,一部分死于伤病,在这里呆的比较久的,也就那么五十来个。
这五十来个里,那些来的比较早,年纪比较大的,不少都已经自立离开了。
他记得,有两个医术还凑合的在其他的医馆当了大夫,还有两个去了别的村子做赤脚大夫,有三个去做苦力杂活,有三个做了店铺伙计,有个丫嫁了
,还有三个不知去向的。
自立离开之后这些就很少回来了,这些去向,还是他在孤儿中问到以及在外面打听到的。
收养孤儿本就是为了赎罪,没想过要这些回报什么。
他只要知道这些过得不错,心里就满足了。
但事远比他想的要更好,还有一批早已能够自立的孤儿选择了留了下来。
他们有的出去赚钱,然后把钱都带回来,买成粮食和衣裳给孤儿们用,有的留下来照顾那些残疾和不能自理的孤儿,还有的留下来教年纪小的孤儿识字学医……
正是有着这些的存在,再加上济民医馆豁出的老底儿去,这么多孤儿才能撑过
雨季。
孤儿们的团结是好事,但也要看到这群孤儿其实依旧没办法很好的在镇上立足的现实。
即便是手脚俱全没什么明显残疾的,也很难在镇上找到事做。
本来镇上能做的活计就不多,好些的活计还大多给了亲戚,朋友,邻居这些熟。
就是不太好的活计,一般也不愿意选择孤儿。
这些没有过硬的本事和长处的孤儿,很难找到事做。
主要还是太多了,用不到这么多
。
他和白石每天都要在济民医馆忙碌,晚上又省钱不点灯,每天能教导这群孤儿的时间也就半个时辰,甚至比这还少。
这般况下,能学出点东西来的孤儿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天资聪颖了。
更多的都只是能看懂医书,认识药,大部分小病常见病能治一治的水平。
那些年纪还小、刚来没多久、身体有缺陷的孤儿甚至连这些都做不到。
所以,这么一群孤儿以后如何,难啊。
现在还有白石前阵子写医书得到的各处送来的银钱在,暂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