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托底(3)(1/2)

管老进了三楼大厅后,很快就在观众席前排找到了秦会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两个人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台上的一举一动。

此时台上正在鉴定的是一把民间的榆木南官帽椅。无论是材质还是断代以及雕刻,专家的点评和结论并无任何偏差。

接着下一件藏品上台,是一把海南黄花梨的圈椅。这把圈椅靠背板的下端,浮雕如意纹,如意纹内刻一条鲤鱼,在波浪中跃起,靠背板的上方透雕一条飞龙,取鲤鱼跃龙门之典故。鹅板,嵌板下有浮雕花纹的牙条支撑,一对扶手成“S“形,美观又十分罕见。底枨为步步高赶枨。前腿和大边间卷口牙子。圈椅的椅圈用弧形圆材攒接,下部腿足和面上立柱采用素光圆材,只在正面牙板的正中和背板正中点缀一组浮雕的简单花纹,立根立柱另安,造型大方,流畅,富于变化。

管老和秦会长看到这件藏品后,眼光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了那两个专家身上。单从体现出的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等特点来看,只要具有一定收藏知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把圈椅的价值,就是不知台上的专家会如何鉴定。

两位专家在观察完这把圈椅后,对于该藏品的材质,雕刻以及结构特点,分析的有理有据,直到断代传承这个环节,就出现了争议。

藏家认为这件圈椅应该是明代器物,而两位专家却意见非常一致,给出的结论是民国时期。这个结果让在台下的秦会长和管老也大跌眼镜。

藏家对于这个结论不认可,激动的跳了起来。

“我这件藏品是5年前从国内知名的民间收藏家手里买过来的,当时花了30万。我也请不少民间藏家看过这把椅子,都确定是明代的,现在你们鉴定为民国时期的,你们凭什么这么说。”

话刚说完,一位专家陪着笑马上解释道。

“这位藏家,你不要激动。家具断代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在现场的所有专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专家的说辞,让观众席一下喧闹了起来。还有一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观众,见台上争了起来,就跟着起哄。

看藏家情绪有些失控,戴眼镜的那位专家马上跟着说道。

“你30万买的,按照民国的圈椅现在的市场价格,现在起码也涨到50万了。”

听完这两位专家的分析,藏家的情绪变得缓和了些,就不再说话了。不管是哪个年代的,现在毕竟升值了!

台上鉴宝专家的拙劣表现,已经不是专业知识的问题了。很明显,这是一件明式圈椅无疑,可专家的结论让秦会长和管老的脸马上拉了下来。问题已经严重到如此程度,鉴宝活动必须暂停进行,否则后果将难以想象。

管老这些年见过不少这类专家,对于这种行业乱象也无可奈何。艺术品和文物的鉴定,是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虽然有些艺术品,可以一眼判断真伪,既业内人士所谓的“大开门”,但有相当多的藏品,不是这么简单而草率的就能给出结论的。连他这样的权威,有时候也有看不懂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慢慢琢磨的。

这把圈椅特征明显,断代为明代应该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而且一般情况下,那些所谓的专家都是真伪难辨。今天屡次出现认真成假,混淆年代的情况,而且这些错误都出现在一些价值很高的藏品上,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有人要对这些藏品托底。先将藏品鉴定为赝品或年代较新,再私下联系藏家,“托底”藏品,以达到低价“捡漏”的目的。

2009年就有一件托底捡漏的事发生,曾轰动一时。有两位河南的收藏家,带着自己收藏的乾隆皇帝真迹《嵩阳汉柏图》,参加一档电视鉴宝活动,结果被节目的鉴宝专家当场鉴定为“假货”。后来,这位鉴宝专家又以17万的价格买入这幅画。直到这幅画以8700万元的天价出现在了几年后的一场拍卖会上,整件事才被这两位藏家及世人所知。至于今天是否有人托底?这些人又是谁?很多疑问同时出现在了管老的脑子里。

秦会长当年被选为红木家具商会会长以后,就带领协会探索健康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努力,无论现代红木家具还是古典家具收藏,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现在居然在展览会上出现专家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笑话,不由的大发雷霆。

他刚想出面直接干预叫停鉴宝活动,但考虑到红木家具商会毕竟只是名义上的主办方,展览公司才是合法的承办单位,就拨了负责本次展会的展览公司代表王总监的电话。他在电话上愤怒的斥责,让对方马上赶到鉴宝现场。

这次展会虽然主办方是红木家具商会,但是商会毕竟是个民间组织,并没有能力独自承办如此规模展览会的能力,因此在决定举办展会以后,就全权委托一家展览公司来组织筹划。没想到,展览公司也这么不靠谱。

没过多久,一个三十来岁的年青人就急急忙忙的赶到了现场。他就是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