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伐木(1/2)

尉贲在马上拱手说道:“回陛下,每户授农田三十亩,桑林七十亩,均已整备妥当,只等过些时播种稻米,赶种桑苗。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且在田典的教导下,每户均在家中的院落中,除种植榆树、桑树外,还种有薤[xiè]百本、葱五十本、韭一畦,其中一些殷实的家,还养了猪和。”

“嗯,不错,你做的很好!”扶苏微笑点,出声鼓励。

像尉贲这种出身显赫的膏粱子弟,能完成授田的工作不足为奇,难的是能够关注到治下普通民户家中种植的林木和蔬菜规模。

桑树自然是用来养蚕的,而榆树则是用来吃榆钱和备荒的,至于薤,就是后世的藠,是这一时期常见的蔬菜。

尉贲拱手说道:“谢陛下夸奖,但这主要是田典娄敬之功,臣不敢掠美!”

“娄敬?”扶苏微微皱眉,他记得这个名字,这好像是济北郡来的一名材士,怎么不在材士馆中待着,跑到夏陵县做田典了?

会不会是重名了……扶苏转过询问道:“他现在在何处?”

尉贲直起身子环视一周,没有发现娄静的身影,于是抱拳说道:“臣这就去将他找来!”

扶苏点同意后,尉贲调转马,向县府跑去。

“不过是个斗食小吏,陛下居然也要拨冗召见吗?”郦商有些好奇的问道。

“民以食为天,那个田典很明显的于此道,朕见见又有何妨?”扶苏笑了笑说道:“况且朕用,从来是不拘一格!”

郦商想到了自己兄弟的遭遇,以为然的点了点,满脸的肃然之色。

扶苏斜撇他一眼,心说只可惜这时候流行的文体是赋,而且相比较郦食其,郦商的文化水平差了一点,要不然他或许会做出一首‘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之类的诗。

不过他没有对郦商说的一点就是,如果此娄敬是彼娄敬,那么他就不只是一个斗食小吏这么简单。

扶苏记忆中的娄敬,是后来汉朝的建信侯刘敬。

因为他曾力陈都城不宜建洛阳而应在关中,于是被某亭长占了便宜,改成了和自己一样的姓。

后来娄敬又劝谏某亭长不可贸然打匈,但某亭长不听,于是就被堵在了白登山,陈平解白登之围后,娄敬成为了食邑两千户的关内侯。

再然后就是建议建议与匈和亲,并徙六国后裔和强宗豪族十余万至关中。

总的来说,这个还是有点本事的。

只是直到扶苏骑马到了锯木现场的时候,尉贲也还没有把娄敬找来,不过无所谓了,只要他不离开这个地界,早晚会见到的。

扶苏从乌骓身上下来,在一大群甲士的前呼后拥下,向远处不时传出重物轰然倒地的地方而去。

“参见陛下!”公输轨从远处走来,拱手下拜。

“将作少府来此作甚?”扶苏有些好奇的问道,他是来这里看看那些双大锯的实际效果如何,如果可行的话,就多制作一些,向天下推广。

在扶苏看来,江南、岭南地区的开发之所以要到唐宋之后,

一则是因为天气湿热,毕竟关中地区的温度类似于后世的蜀中平原,那么更南端的其他地区,温度自然更高。

《史记.货直列传》中就记载‘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后世的荆、扬一带的土地,在这一时期被称为涂泥,并不是什么膏腴之地。

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工具不好用。

比如要用斧去砍掉生长了几百上千年的森林,是一件相当耗费力物力的事,可以说每一块农田的开发,都是用先民们的血汗和白骨为代价的!

而江南卑湿与那里的地势低下、降水丰富的自然条件也是息息相关的。

虽然多雨的气候非力所能改变,但却可以通过类的智慧和劳动,对地势进行改造,使得卑湿的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比如通过修建排农田水利工程,将分散的、多余的积水汇聚起来并排放出去,从而使得那些低洼积水之处,成为膏腴良田。

而覆盖着原始森林的平原和丘陵,则需要通过相对先进的钢锯,来快速改造成适宜类生存的村庄和城镇。

毕竟一把火烧了,实在是太过费!

而之所以会有‘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说法,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话语权的问题。

衣冠南渡之前,掌握话语权的士大夫多是北方,再加上长期处于湿热的环境确实容易患病,所以有上述说法也不为奇。

而到了唐宋之后,南方士子们逐渐掌握了话语权,他们用自己的文章、辞赋描写南方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纠正了们对于南方的看法。

所以说,舆论的高地你不占,就会被别占领,到时候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