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震惊了汉武帝(2/3)
个老家伙这次又要搞什么名堂。
大伙儿都知道“天子三问”只有问题,还空白着解决对策。
这个老家伙能把空白内容玩出什么花样来?
他这老家伙啥事儿都能得出来。
譬如娃娃若尿了炕,他会假借老天说成是大汉疆域版图应该这样?
或者是竹简文牍哪一块被虫子蛀了,说成是老天在示警,要行占卜事,抽取某某卦?
这些奇闻异事,怪老子能整得出来。
望着桑弘羊满脸的激动神色,两位老子一脸的茫然。
“好!”刘彻看完三个奏章,竟然猛拍桌案,“好啊!”
金磾和上官桀顿时面面相觑,对三个奏章的神秘之处充满了期待。
“你们也看一看,这些计策如何?”
一旁的太监将这三个奏章捧给了金磾和上官桀。
两将这三个奏章看了一遍又一遍,手儿竟然都激动地抖动起来。
“陛下!皇恩浩!大汉百姓有救了!”
一向谨言慎行的金磾竟然痛哭起来,朗声叫到。
上官桀更是激动地差点儿浑身抖成癫痫,“陛下,这三策可谓是天衣无缝,一箭双雕啊!”
“你们几都发表一下看法!”刘彻也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大殿内来回踱步。
三对这三策难得意见一致地表示推崇,都对这三个计策给予了高度评价。
割据盘根错节的豪强富早已成了大气候,一向喜欢搞中央集权的汉武帝哪能容忍?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
中刺。
该怎么收拾他们呢?
按照汉武帝的格,统统都杀了吧。
这些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跟朝廷的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贸然杀了他们,可能会引起大子。
更何况,他们没犯下足以杀的大罪,杀之无名。怎么办?
朝廷要臣们为此讨论了很久,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良策。
奏章文字的对答是:把他们统统都迁到茂陵陛下的陵墓,令他们。
“陛下,此策可谓上上良策啊,既把他们束缚在天子脚下,派驻军队加强监管,又能使得茂陵地区迅速繁盛。妙啊,妙不可言!”
刘彻听了也很激动,本来这几身体有恙,此时却觉得神清气爽,年轻了好几岁。
“只是……”刘彻突然皱起眉,“朕的陵园设在茂陵地,此为机密,这写策
是怎么知道的?”
几位大臣顿时面面相觑起来。
是啊,汉武帝一生好战,得罪了不少。
担心死后遭遇不测,他为此做了好多疑冢。
而汉武帝唯独测得茂陵之地乃风水宝地。
这可是朝廷机密。
写策之是如何得知的?
还是桑弘羊替刘彻解开了心中疑团。“陛下乃真龙天子,安卧之处必然有龙气聚集。茂陵在今年这大旱之年竟然获得粮食大丰收,这是天下百姓都知道的事。前几,数万百姓还朝长安未央宫方向行了跪拜礼……”
这番吹捧,很得刘彻的心意。他捋捋胡须,飘飘然起来。
几又商量了剩余两个。
在朔方筑城,可谓扼住了匈进犯大汉疆域的咽喉,这样不但可以构筑抵御匈
的前方根据地,而且也节省了许多物资转运的
力物力,又是一举两得。
评论起“推恩令”来,几兴奋地讨论了将近两个时辰。
“推恩令”将诸侯王的土地分给诸侯王的子孙,化整为零,用温和的方法漂亮地解决了诸侯王问题,实乃空前绝后的大手笔。
刘彻激动地振臂高呼:“哈哈!真乃天赐良策!好!好!”
几又分析了局势,在推恩令的基础上做了些补充。
可以推恩的则推恩,不可以推恩的就只好动刀了。
尤其是对于腐朽堕落、祸害间的那些
,该杀则杀,绝不姑息。
商量周全了,桑弘羊便写下旨意与决策,标注了“密”字,准备先召开一次内阁会议,给要臣们打下预防针。
等各抒己见,查缺补漏后,再在朝堂上和盘托出,无异议后,颁布实施。
看着决策天衣无缝了,刘彻激动的心才稍稍有些平复。
他再次将三个奏章反复阅读,突然发现有些字竟然是错字。
擅长怀疑他的刘彻抬起了异样的目光,询问桑弘羊:“这不会是桑
卿早想到的计策吧?”
金磾和上官桀也持有这番怀疑心思,不免一起瞧向桑弘羊。
桑弘羊却一脸的镇定。
“启奏陛下,与这写策相比,臣实乃愚笨之
,臣若是早有这上上良策,早就上书禀报了,何苦让陛下为此事
夜烦恼,劳心劳力啊。”
觉察出桑弘羊言语中并无虚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