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他就是个骗子(1/2)
“事不宜迟,还请秦大师施展逆天手段,救治患病的百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朱棣催促道。
在他看来,秦大师早出手一刻,就不知会有多少患者免于瘟疫的折磨,况且距离瘟疫发,至今已然半月有余,即便是秦大师,想要彻底驱除瘟疫,恐怕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所以宜早不宜晚。
“启禀陛下,治疗疫症不难,有老夫调制的消瘟汤,定可药到病除,只是……”秦大师说到一半,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秦大师,有什么话,你不妨直说,无论什么要求,朕都答应你。”朱棣开。
“既然陛下都这么说了,老夫便坦言相告,由于病患太多,熬制消瘟汤需要的药材消耗巨大,恐怕不是个小数字啊!”几经犹豫,秦大师才回应道。
“哼,不是小数字,秦大师你可就有所不知了,大明朝地大物博,皇上励图治,国富民强,你且说个数字,是几万两,还是几十万两,不要怕,大胆地说出来。”
这时,布政使面露不屑笑容,看着秦大师,就像是看着毫无见识的山村老夫一样。
根据以往的况推算,治疗一场瘟疫能花多少钱,往多了说,一百万两白银足够了,大明朝家底浑厚,难道连一百万两白银,都拿不出来吗?
真是天大的笑话。
“根据现有的患病数,粗略估算,起码要二百万两……黄金!”秦大师道。
“二百万两?”
布政使眉一皱,不禁感到困惑,为何花费如此之多?几乎快赶上一方税收了,但只要能彻底消除瘟疫,这笔钱花的,还是值得的!
但很快,随着秦大师说出最后两个字,他脸上的淡定神色,瞬间凝固,进而转化为浓浓的震惊和不敢置信。
二百万两黄金?
不是在开玩笑吧!
要知道,在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曾规定,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四两白银,但二者的兑换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小范围浮动,尤其是到了永乐十年,现在的一两黄金,最低可以兑换五两白银。
也就是说,治疗此次瘟疫,需要花费白银……一千万两?
我嘞个乖乖!
这也太耸听闻了吧!
饶是布政使,都吓的打了一个冷战,更逞论其他,哪怕是朱棣,都面露为难之色。
这些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国家昌盛,百姓富足,但由于天灾不断,征讨蒙古,同时修撰永乐大典,几乎掏空了国库,一千万两白银,国库不是拿不出来,只怕要榨整个大明朝了。
最重要的是,蒙古虎视眈眈,必然要留下一些家底,以备不时之需,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和蒙古铁骑血战吧。
倘若不治疗瘟疫,那么不知会死掉多少百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明朝距离灭亡,恐怕只剩一步之遥了。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个两难的选择,并且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出最优解的选择。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看到朱棣为难,杨士奇开询问。
秦大师摇了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既想救命,又不想花钱,还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
天底下的便宜都被你占尽了不成?
看到这,群臣不再发声,他们心里都清楚,其实要和蒙古铁骑相比的话,百姓的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他们还是倾向于,先救治患了瘟疫的百姓,至于军费,容后再说。
为什么会如此选择?
因为……瘟疫真是太特么要命了,哪怕是他们,都有极大的概率患上,活活憋死,那滋味,哪怕只是想想,就让不寒而栗。
就像是曾经他们商讨过的问题一样,究竟是应该把银两用来修葺诏狱,还是改善私塾,起初,他们犹豫不决,无法做出选择,认为无论将银两花到哪处,都有道理。
最后,还是一位大臣的话,令他们茅塞顿开。
运气不好的话,诏狱他们每个都有机会进去,而私塾,他们这辈子都绝对没有机会重读了。
同样的道理,蒙古可能因为你有利用价值,对你网开一面,但瘟疫,他可不管你有用没有,是好
,还是坏
……相比之下,哪个更重要,还不是显而易见吗?
瘟疫进行的,是无差别攻击,无差别,才最为致命。
思索了一番,群臣几乎是异同声道:“恳请陛下,以社稷百姓为重。”
“就按秦大师说的办吧!”
面对众臣的诚挚恳求,朱棣也下定了决心。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解决瘟疫,才是迫在眉睫的事。
秦大师眼角闪过一丝诡异的笑容,不禁用眼神的余光,瞥了朱高煦一眼。
“那老夫必定不负众望……”
秦大师话刚说一半,一阵淡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