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夏国失传书籍,消失的永乐大典(1/2)
“还是挺多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宁帆停了几秒,说出一大串书名。
“《青囊书》《连山》《归藏》《推背图》《太平要术》《永乐大典》《鲁班书》……”
洋洋洒洒,不到一分钟竟然足足念出了二十几本书。
直播间众听着名字一片哗然。
“我去!还真的有宁大师都没看过的书啊?”
“这……这些书我有些连名字都没听过,太惭愧了,果然宁大师太高端了。”
“有一说一,这些书要是都看过,那就不是了!”
之前的姑苏档案馆宝友重新出现在直播间,一出来就是这么一句。
“哎,兄弟你怎么骂呢?”
直播间观众看到这句忍不住叫起来。
档案馆宝友连忙解释。
“我这真不是骂,而是我恰好听过这些书的名
。”
“《青囊书》是华佗当年行医的手册,记录了华佗毕生的医学思想和药方案例,只可惜失传了九成九。”
“《连山》《归藏》一般是连在一起说的,相传是记录了先天八卦用来推演万事万物的变化的。”
“《周礼》中记载过这两本书,不过在当时记载的时候就已经失传,据说是因为太过逆天,天不容,所以被毁了。”
“《推背图》大家都清楚,相传是唐代李淳风、袁天罡写的一本命书,准预言了夏国未来几千年的变化,可惜也早都有无数版本,流传至今的都删改无数遍,可信度很低。”
“后面的那几本基本也是一样的,都是在失传和濒临失传之间摇摆的存在。”
“唯独不确定的就是中间的一套书。”
档案馆宝友话音落下,直播间众都好奇起来。
刚刚的解释都说的很清楚,这些书不是都是基本都失传或者消失在历史中了么?难道还有什么书有例外?
这次宁帆没有让宝友多等,自己开说出答案。
“是《永乐大典》。”
“这是当年朱棣命令解缙和姚广孝等主编的一本集合了明代及之前所有能够找到的书籍集合而成的一本类书。”
“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夏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知识在其中,全书共计两万卷,近四亿字。”
“从开始到结束,共有三千编纂,耗时五年。”
“最早完成的时候是放在石城的明皇宫,而等到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天都城的时候,将正本带到了天都城,又在石
城留下了一套誊抄本。”
“光是誊抄就耗费一年时间,足以看出《永乐大典》的内容量。”
直播间宝友听到消息也忍不住咋舌。
他们平时看书,三五百万字都觉得长,四亿字,那得看到什么时候?
有网友甚至掏出计算器算起来。
“我一天极限时间看一百万字,那么不跳过,全部看完也要一年半的时间啊!”
这个算法扔出来,直播间里其他严谨的宝友立刻提出问题。
“宝友,你这个算法是不对的。”
“一天看一百万字那得是小说才行,这个可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书,搞不好一天看十万字都费劲。”
“你得十年才能看完这些书!”
看到这个解释,不少宝友都皮发麻。
花十年时间看一本书,他们还真的没有想过。
被问到的宝友也不甘示弱,叫嚣一句。
“就算我有时间看,你有书给我看么?”
“没有。”
众看到消息,想起正事,重新询问宁帆这是怎么回事。
按理说《永乐大典》这样的书就算是朝代灭亡也不可能被损毁才是,怎么会失传呢?
宁帆微微一笑,讲起这段事。
“因为谁都知道《永乐大典》比较好,所以明代的皇帝也想拥有这套书。”
这话说出来,宝友们都有些懵了。
等等?
为什么说皇帝还需要拥有这套书,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还有不属于皇帝的东西?
“当然有。”
宁帆看着屏幕淡淡道。
“活着的时候拥有那是使用权,死了之后还拥有,那才是真正的拥有。”
宝友们几乎刹那间就明白了宁帆的意思,接着就是满问号。
“用《永乐大典》陪葬?哪个皇帝这么大胆子?”
“嘉靖皇帝。”
宁帆说出一个名字,继续普及起来。
“其实《永乐大典》这套书的命途还是很坎坷的。”
“撰写的时候在石城,写好了后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