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秦始皇猎碣出世,这就是原因(1/2)

“为什么不能出现欧阳修的章子?”

宁帆反问一句后众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他们的认识里,欧阳修不是一个文学家么?怎么还会有收藏金石的爱好。

“宝友,这就是你们认识浅了。”

北大学考古宝友主动开口

“欧阳修在北宋也是一代奇人,官至参知政事,谥号文忠;文采无双,后世尊称大家;主修《唐史》,顺便编辑了《五代史》。”

“而他最牛的地方还是根据记载,考证,整理了西周到唐代的数千件文物,写下了《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是夏国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在欧阳修做研究的时候,喜欢金石文化的李清照都还没有出生呢!”

“原来是这样!”

直播间观众听到这话忍不住感慨起来。

这种事情他们作为不太了解的人可真的是两眼摸黑完全不懂。

听到北大考古宝友说完总算是有了全面的认识。

“另外,你们好好查查文正的谥号是什么意思。”

“欧阳修能有这个谥号,不简单的。”

“谥号不就是死了之后的封号么,还有什么特殊的?”

大多数宝友都有些不理解。

“宝友,那可太不一样了!”

“哦?看来你很懂了?”

北大学考古宝友刚开始嘚瑟就看到屏幕上出现唐奇胜的话。

“看来你的历史学功底很扎实。”

“毕业的时候我多多照顾你一下?”

北大学考古的宝友看到这话脸色煞白一片。

他可太清楚唐奇胜亲自考核的恐怖了,光说考试都是铁手唐教授,十个挂三个。

这在北大都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要是毕业被重点照顾,他绝对不用想毕业的事情了。

苦着脸认错道歉。

“唐教授,我错了!我这就说!”

说完认真科普起来。

“其实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世根据功过给的一个评定,始于西周,一般都是皇帝和诸侯大臣才会有谥号。”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解释来看,经纬天地曰文,内外宾服曰正。”

“文正就是文官中最高等级的谥号,是当时所有文官至高的追求。”

“从有谥号以来,整个夏国历史上得到文正评价的人也不过寥寥二十人。”

“平均算下来的话,大概一百年才能出一个。”

“放到现在,大概就是夏国国家勋章的获得者级别。”

嘶!

人倒抽一口冷气,看着眼前的碑拓不住咋舌。

他们之前可真不知道欧阳修居然这么有本事。

那这么说来,这个东西应该也很不错吧?

唐奇胜三人也有些好奇。

他们是知道欧阳修的事情,只是不懂为什么会有碑拓传世。

按理说欧阳修就算是有碑拓也会记录在《集古录》中。

可他们刚刚翻资料确认过,《集古录》十卷都没有这个内容。

还没等问出声就听到宁帆开口

“别找了,《集古录》中没有记载。”

“啊这不是放……漏了么?”

唐奇胜话说一半紧急改口,没有说出原来的话。

直播间众人很努力地憋着笑。

能让唐奇胜都这么认真对待的人,可真的不多了。

“谁说放漏了?只是这东西不能录入而已。”

“怎么可能!”

宝友们都不相信还有这种事情

居然还有不能录入的信息。

宁帆微微一笑。

“要是你们知道这个东西的真实作用就不会这么说了。”

“给秦始皇歌功颂德的东西,不是一般的人敢放出来的。”

这话一出,整个直播间都安静下来。

不管是唐奇胜还是普通观众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宁大师,您说这个东西是秦始皇的?”

人实在是不敢相信。

“这有什么不信的。”

宁帆都不用问,看着满屏幕飘满问号就知道宝友在想什么。

“秦王扫六合后要一统文字和度量衡,这个石鼓文就是帮他下决定的一个东西。”

“你们看到的上面的这些文字,其实不算是篆书和甲骨文的混合体。”

“而是当时的战国七国文字混合了一些偏远地区的文字。”

“因为七国文字中总有相近的部分,也有大不同的部分,所以这些文字在一起就会显得很别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