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正而返拨之,化形以太极(2/3)
认为,大道盛行的时候,民风淳朴。而大道衰败之后,因混沌淳朴的民风不再,仁义之风就被世
提起倡议。 
 知识盛行的时候,
皆若圣贤,明事知理。而知识教学遭到废黜之后,再行教授后学之时也就存在了诸多疑问。因此,这种
况下,答伪辨疑就被世
所推行。 
 六亲和睦的时候,妯娌间平安祥和,家族中欣欣向荣之景,可谓是极好的。而民风低落,六亲不和,互相仇视,争斗不休了。这时候,
们就会开始反思,然后开始提倡孝敬老
,慈待幼[]童这些举措来改变不正之风气。 
 邦国与家族兴盛繁荣,民众都紧紧抱团不会因困难而溃散。而主上昏庸造成疆土混
不堪,臣下就会开始找寻缘由。相互间就会分门别派,各自间都会以忠贞之臣进行标榜。 
以上这些,就是李师观察总结所得出来的世间之现象与规律。”
 陈晓晓醒悟过来:“李师这是在比对两个极端吗?通过举例出极端
况下所出现(露出)的征兆。以此来提醒并给世
以警醒吗?” 
 “并不尽是。”秦
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大道之形,如太极变化。 
荣盛与衰败是两个相对而言的极端,他们遵循大道规律而互相转化,就像太极之圆不断循环。
盛极而衰,衰极返盛,皆是大道行之轨迹。
就如同光波之正弦与反弦。恒正而行,则恒不可久长,返而再行之,则恒可长且久。何故?
 正反相倚,方知其限。知其限,方能不返其生,方能不
其亡。以此,方可恒长。” 
陈晓晓恍然而明悟:“正因大道如此,所以并不是一味的往某个极端发展就是好的,或是对的。
 
的行为之所以总是那样反复蜿蜒,是由于遵循道之轨迹啊。 
 发觉到社会风气的衰变,就会想以仁义挽回;发觉真理探究之错误,就想以辨伪存真;发觉亲
不密,邦家不牢,则想以忠贞慈孝来加以弥补。 
这就是灵族的潜意识之中的冥冥指引。无论是衰败,或者是荣盛,失衡之后,大家就都会察觉到其不对劲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会害怕一切就此走向终结,所以大家一直都遵循着道的指引,发现行之偏颇之后,就会开始进行纠正。” 
 “不只是仅仅如此而已。”秦
见陈晓晓还没有真正能领悟到文中隐藏更为
层的意思,于是继续分享出自己的感悟,“天道循环与反复之变相结合起来,就可以发觉这星球
回之道的本质。 
 天道恒变,世界恒动。世界恒动,是以星球
转。 
 星球
转是以灵族生而不可恒静。 
 不论是久跪、久坐、久躺,
皆会感知其累。是以于休眠之潜意识中亦会经常翻身调姿,变换其他的部位于其下。 
 是以
不能恒久不动,需要常动之。 
 以
为家,以家待国,可知国不可久固。固而不变,积而覆反,是以国之殇。 
国之殇,在于其不恒变,不变则不得其道。
 是以国之柱石地基,亦需
换以承其重。重恒压于民,则[]民叛之。 
 四季
变是为年,星宿
值是为时,百官
休是为值,万民
转方为公。 
不公,则会有太极之变,正而反拨之,反而正推之。
国之基石皆坚则国之盛强,国之基石皆疲则国之亦覆。
水恒变,见其动。火恒动,见其变。木恒长,见其生。金恒和,见其重。土恒落,见其覆。
 古
有言:屋以土木金石为身,得水火相济而成。国以农工商士为体,得
阳相和而立。 
 是以炎族之立国恒以道,农为基亦可,工为基亦可,商为基亦可,士为基亦可。四基
治,生息休养,方传承千年也。” 
 陈晓晓轻眨了下被撑得疲惫的双眼,低声咀嚼着秦
的话语:“国之重皆压于
,则
叛;国之重皆压于农,则农反;国之重皆压于民,则[]民变。 
 是以,国若不想变,则道为之强变。
若不想动,则道为之强行。 
 老
子说过,虚族以实,在于实族及虚。幻世之存现,现实于空虚。原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虚实的变化之道。” 
 琼尼用手帕擦
净了小嘴与双手的油腻,顺势打了个饱嗝。似乎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出声指点道:“虚实之变已是必然。你们虚族初化于实体,就必须有底层为基石的觉悟。 
智能机械如今被用于置换那些最苦最累的活计,这就是你们虚族存在的初衷和意义。
 秦师之所以会与陈师携手联合打造秦
的领地,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虚实全面融合的试点之邦。 
想必你也发觉了,你们虚族与我们炎族各有优劣互补之处。但,总的来说,以你们虚族目前的真正实力来说,还是难以与我们相匹敌的。
所以呢,我感觉陈师正是因此,才会在高调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