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类(1/2)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眠。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山中无历,寒尽不知年。
不周山脉延绵无边,毒虫猛兽肆虐,相传上古时期此间有一部族,名为共工氏,首蛇身,长发赤红,坐骑为两条巨龙。
这共工氏虽被称为水神,却烈,经常无故发洪水祸害百姓,惹得怨声载道。
某水神共工率兵与死敌火神祝融开战,本以为水能克火,却不想屡战屡败,直至退到海中水宫,却不想火神祝融架起两条火龙直
水宫,所至之处海水翻腾纷纷避退。
无奈共工只好硬着皮应战,最终祝融大获全胜,共工手下大将一死一逃。
共工氏心力瘁无心再战,狼狈逃窜来到了不周山,刚坐下准备休息,回
一看追兵却已追到。
共工又羞又怒,却又自知不敌,羞愧之下一撞向不周山,轰隆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然被共工撞塌了。
不周山乃是一根撑天的柱子,柱子一塌,半边天空都塌陷下来,露出天外的混沌,顿时月颠倒,天水倒灌灾难降临,
间死伤无数。
这才有了后来娲炼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而那倒塌的撑天巨柱就变成了如今的不周山脉。
……
某,从未有
踏足过的老林中迎来了无数年来第一个踏
此间的
类,一个采药
。
年轻的采药腰间挂着六疾馆发放用于预防蛇鼠虫蚁的药囊,手持柴刀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到不周山脉腹地采药并不是年轻的采药找死,实则是无路可走方才出此下策。
大汉盛世两百年,历代君王死社稷,励图治,
民安康乐业。
但天下哪有永远昌盛的王朝,百年帝国最终还是迎来了衰退期。
中央朝廷贪腐严重,宦官当道民不聊生,北方臣服的游牧族屡屡叩边,边军连连败退,南方数州产量之地滴雨未下,粮食颗粒无收。
旱魃为虐、焦金流石,木枯黄,稻田开裂,河道
枯可见鱼骨。
灾民易子而食,耕牛跪地农悲戚,遍地枯骨,家家挂丧。
大旱过后便是大灾,蝗灾遍地、瘟疫四起。
原本百姓还能啃树皮,吃根艰难度
,蝗灾过后连
根和树皮都被吃了
净净。
城中的百姓尚有官府和世家、豪族救济,实在不行卖地、卖籍、卖子、卖还能图一时果腹。
但城外的百姓就只能靠自己。
即便正道门派全力施救,但对整个大汉乃至天下来说修士的数量实在太少,上千正道修士落整个大汉国就如同杯水车薪,甚至没能溅起一点
花。
灾区能动的在
袋里踹一捧家乡的黄土离开了,留下的都是动不了或不能动等死的。
而采药就是不能动的
其中之一,他的婆娘怀孕了。
逃难的路不好走,带个怀孕上路就是找死。
走投无路之下,采药只能告别了婆娘,背着背篓到往
门
罗雀的六疾馆报道,寻一门生路。
六疾馆乃是大汉处理传染病和瘟疫的部门,哪里有疫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往六疾馆是最不受待见的朝廷部门,但现在却是灾区最后的希望。
六疾馆的活路很好寻,那就是采药。
却不是寻常的药材,而是长在密林处对疫病有治疗效果的药材。
灾区金钱无用,一株药材能救一条命,能换一石粮食,也就是现在的二十斤。
不多,但不管是官府还是难民对这此都没有异议。
命贱如
,灾区一条命就只值一石粮。
采药嘴唇
裂,带出门的
粮早已耗尽,但直到现在他依然没有采到一株需要的
药。
常年在山中采药的采药清楚,没了粮食再往前走就回不去了,但他没有停下来的打算。
如果没有药,即便他回去了,等待他们全家的也只有一条死路。
采药如同行尸走
般在林间穿行,行至一处断壁前,随着断壁抬
一看,一株绿中带红的
药正长在断壁之上,正是他要寻的赤叶连翘,也是清瘟败毒饮最关键的一位药材。
采药瞬间激动起来,顾不得身体疲惫和腹中饥饿,他知道再拖下去恐怕连最后的力气和勇气都会随时间消失,取下身上不必要的物品开始攀爬起来。
不知是上天保佑还是命不该绝,采药一路竟然非常顺利,很快就到了药
生长的地方。
伸手采下赤叶连翘,眼里满是对生的期望。
有了这株药,至少还能多抗半个月,至于半个月后该如何,采药
没有想也不敢想。
将药放
背篓,采药
开始在峭壁上搜寻起来,期望九天玄
保佑能再找到一株。
但采药终究是高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