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1/2)
“那就从李闯称帝开始吧,据可靠奏报,李闯称帝后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东征,最多半月内,就会度过黄河,由山西直奔京畿而来,诸位卿可有何良策?”
崇祯开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陛下,这消息可靠吗?”
王家彦作为刚升上来的兵书尚书首先问到。
“朕既然拿到内阁来说这件事,消息来源就是绝对可靠的。”
“既然如此,那必然是调集兵力,全力严防死守。最好是拒李闯于黄河之外。”
蒋德璟开到。
“王尚书,你乃兵部尚书,军伍之事你是内行,你来说说。”
崇祯不置可否,反而对王家彦问到。
“回陛下,蒋尚书所言,几乎不可能做到。”
王家彦一边说着,一边小心打量着崇祯和蒋德璟的表。
“继续。”
崇祯面无表。
“回陛下,去年孙督师兵败郏县,朝中锐已付之一炬,依去年最后从潼关传来的战报,闯贼已有五十万
之巨,若李闯真的提兵东进,臣预计,至少会带三十万
马,而山西附近,几乎已无可调之兵了。”
王家彦说的很委婉,实际上,又岂止是山西无可调之兵,四川的张献忠,关外的满清,如今还有迫在眉睫的李自成,大明这条船已经是处处漏水,力有未逮,就差说句无力回天了。
王家彦此话一出,在场众都是聪明
,都认识到这其中的问题关键所在,原因很简单,但几乎又无解,没兵没钱。。。于是乎,几乎所有
都沉默不语。
“诸位大,在下有一些话要说。”
李铭见半天没说话,忍不住出言开
道。
“诸位大,有一件事各位必须要承认,自从当年朱仙镇之战之后,我大明官军和李闯就已经攻守易形,我大明官军已处于弱势,可让在下不解的是,为何朝中,朝中是真的看不清形式,还是为了朝廷颜面,始终督促前线跟李闯硬碰硬,导致朝廷一点一点不断的把最后的
锐骨血,用添油战术投
剿寇这个无底
之中。”
李铭说到这儿,在场众都
不自禁的用眼角余光看向崇祯,暗暗为李铭捏一把汗,在座的包括崇祯都知道,死要面子的,就是咱这位陛下。
“咳咳,好了,铭哥儿有办法就说办法。”
崇祯老脸一红,被众盯得有些尴尬,赶紧催促李铭往下边说。
“微臣遵命,各位大请往这儿看,山西虽然多地形复杂,山地,丘陵,盆地都有,但是几乎没有任何关隘天险可以堵住李闯的必经之路,所以微臣建议,与其分散兵力一城一池的死守,被闯军挨个吃掉,不如弃守一部分地方,集中兵力守住关键关隘。”
李铭语出惊,惊
的地方不在于这个谋划有多
妙,在场各位几乎都能想到这个办法,但是你当着崇祯的面说什么不战而退,之前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前车之鉴可还历历在目啊。
“竖子!我大明怎可不战而退,弱势如此做了,我大明朝廷颜面何在!”
李邦华怒拍桌子斥道,看似在斥责李铭,实则暗暗提醒李铭别在崇祯面前说弃土之类的话,免得让崇祯认为你在怯战畏战,老儿是个厚道
呐!李铭心中说到。
没办法,以前的崇祯确实是这样的,就喜欢说话好听的,一个袁崇焕三年平辽之言,他信了,然后后面的杨嗣昌,高起潜,洪承畴,周延儒,只要说的好听,能把崇祯皇帝哄得心里舒服了,就能得到崇祯信重,反之,下场自然不必说。
但是这次,李邦华猜错了。
“铭哥儿以为何处可守?”
崇祯没有理会李邦华,继续对李铭问到。
“此地可守!”
李铭手指向地图上的宁武总兵周遇吉驻扎的宁武关。
“诸位卿,朕知朕之前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此乃朕之过失,朕如今已幡然悔悟,追悔莫名,所以各位
卿在内阁密议,不必有任何顾忌,不需委婉,朕绝不因言降罪,现在,朕只想问诸位的真实意见,诸位
卿以为,铭哥儿之策如何?”
崇祯一番话让众心
复杂。
“臣以为,这位小李大之策,可行!”
最后,还是兵部尚书王家彦心一横,一咬牙,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臣也觉得,可行!”
蒋德璟紧随其后。
“臣附议。”
最后众臣都表达了赞同。
“既然如此,那李闯之事便如此先确定了。接下来,议京畿鼠疫一时。铭哥儿,你来。”
“诸位大,目前能确定的,目前,在北方蔓延的大疫,在下称之为鼠疫,顾名思义,主要是由老鼠传播,除此之外,跳蚤,飞沫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疫病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