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徐公归隐陈州(2/3)
到底,你走了,我们靠谁啊?”
看到这场景,张坷垃不忍心离去,又和一众回到石家铺等待结果。
话说陈州太守退堂后,立即召集陈州府内所有官员议事,就大灾之年出现的问题进行商榷,拟定条律:凡大灾之年,利用小利巧取豪夺农户耕地,占有穷财产的,全部重新议价,物归原主。对那些发国难财的投机分子如不按律执行,必须严惩。条律发往各县,派官员若
带条律去清平县,就地处理清平县当地发生的案件。
不多,石柱从大牢里放了出来,石家铺所有失去耕地的均拿回了地契,照价赔偿了曹天霸当初
换的粮食。清平县所有类似的案件都得到了公正处理。
张坷垃帮石家铺赢了官司,手提哨
,背起包裹,告别了石改生父子,向东往陈州而去。此行多亏在陈州偶遇徐公指点迷津,他欲拜访和结识这位老
。
徐公乃陈州城的传奇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过大起大落,大福大难,是个有故事的
。
徐公是陈州本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商
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酷
读书,历经十年寒窗,于宋神宗年间考取探花。适逢章惇被贬至陈州为知州太守,徐公拜其门下,成了章惇的学生。
章惇因积极参与熙宁变法,屡次被贬,很快又被召回京任门下侍郎,为副相之首,徐公也进京被封为少府,跟随章惇推行王安石新法。
宋神宗赵顼三十多岁就忧郁而逝,年仅十岁的宋哲宗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高太后为首的旧党派控制了朝廷,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打压新党的行动。章惇被贬,元祐党争时被放逐到岭南。徐公作为章惇的亲信,新法的推行者,也一并被放逐到岭南。
徐公的妻子不离不弃,他们膝下只有一叫豆蔻,年仅十三岁,徐公托友
将
儿送至陈州的长姐家。徐公夫
随章惇及一众推行新法的官员被放逐到了岭南。
高太后对新党的打击和倾轧始终如一,从未放松过。岭南气候恶劣,徐公的妻子不久便病死他乡。
高太后垂帘听政九年后逝去,宋哲宗赵煦亲政,章惇被启用为相,凡是元祐党争所改,全都恢复,引用蔡卞等,全部居重要职位、担任言官,继续推行王安石新法。
徐公也被召回,做了相府的总管。
宋哲宗后,宋徽宗赵佶继承皇位,朝中新旧两派势力斗争如火如荼,由于朝臣多弹劾章惇,宋徽宗多次将其贬谪,徐公的命运也跟着起伏,多年的动
不安,徐公未再娶妻。
章惇年迈,五次上表,请求免去政事:“惇遇先皇求变图强之际,推行变法,未尝懈怠。今先皇已逝,臣痛悲无以自拔,自感老之将至,无从专国事。恳请允准臣辞官退隐。”圣诏不允,后被贬死湖州。
此时徐公也年过花甲,上奏请求告老还乡,回家乡陈州治学山林。
朝中的达官贵风行书法绘画,书画不单是一种技能,还是朝臣之间的
际应酬之必需手段。大宋朝奉行文
治国,正所谓“笔墨写春秋,挥毫斥方遒”。但凡朝中官员,诗词歌赋,吟诗作画样样
通。
徐公在朝中也算得上书法大家,他的字似行云流水间,泼墨如洒酒。徐公喜收藏,除了本朝大家的书画作品外,还藏有几幅前代画家的作品。其中有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东晋顾恺之的《仕
图》,他还有一帧当今皇上的花鸟画,画幅上有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词。
徐公的儿豆蔻十三岁时寄养在姑母于家,姑父做木材生意,早年得益于徐公的资助,家里拥有一个大型的木材场,于家虽不算大富,家境还比较殷实。姑母拿豆蔻当
儿看待,百般疼
,只怕她受了委屈对不起自己兄弟。姑母和姑父膝下只有一子,名叫于天佑,比豆蔻大四岁,是豆蔻的表哥。于天佑从小娇生惯养,生
顽劣不羁,但他很喜
豆蔻这个表妹,对她呵护有加。
豆蔻从小生长在京城,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通,行为举止温柔端庄,妥妥的大家闺秀。
转眼三年过去了,豆蔻已出落得花容月貌,楚楚动。陈州城内的名门大户纷纷上门提亲,哪知表哥于天佑早就对豆蔻动了心思。见有
上门提亲,于天佑恼羞成怒,向父母摊牌,讲明自己要娶豆蔻为妻,万不可把她许配给旁
。
徐氏觉得自己的儿子于天佑惰十足,顽劣不羁,又不
读书上进,十足的刁徒泼皮,配不上豆蔻,不能让他糟蹋了豆蔻一生,拒绝了于天佑的要求。徐氏说道:“豆蔻是你妹子,哪有兄妹成婚的道理?”
“她明明是我表妹,姑表兄妹成亲的多了,为何我不能娶表妹为妻?”
“爹娘正在给你寻觅门当户对的小娘子为妻,就别打你妹子的主意了,你舅父把她托付给我,得给她寻一个大户家,
品极好的做
婿,否则怎对得起舍弟!”
听娘这般说,于天佑以死相,发誓非豆蔻不娶。徐氏心疼儿子,只好答应他的要求,再说豆蔻这么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