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张坷垃下山游历(2/3)
:
我叫石改生,是清平县石家铺,我父亲叫石柱,一家四
,父母,小妹和我,靠祖上留的十亩田过活。我没读过书,我们家乡有句老话,男孩不吃十年闲饭。我刚满十岁就和父亲一起下田
农活,母亲养
养羊,纺棉花织布,家里虽不富裕,但
子也过得其乐融融。
三年前大旱,颗粒无收,到了冬春两季,石家铺大部分家都携家带
逃荒去了外地。我父母不愿意流离失所,一家
挖野菜,吃谷糠,盼着麦子成熟。
到了春天,饿尸遍野,们吃光了树叶,啃光了树皮,就连地上生出的小
都被连根拔起。我和小妹爬到田野里啃麦苗,挖
根,眼看一家
都得饿死。这时曹天霸拉来了一车粮食,别以为他是来放粮的,他是看上了石家铺的土地。他以一升粮食换五亩田做
易,欲霸占石家铺的几百亩良田。
村民们为了活下来,纷纷拿自家的地契换曹天霸拉来的粮食。我父亲用祖传的十亩地契,只换来了二升小米。曹天霸用一车粮食,换走了石家铺二百多亩好田。
曹天霸乃清平县城,祖上就是做小买卖的,到了他这一代,得益于他家四姐嫁给了清平县县令孙归子。仗着姐夫是本县的县令,他横行霸道,恣意妄为,欺行霸市,无恶不作。
他发家是从放高利贷起始的,在清平县四处放款,城里贷款可拿产业、房契、金银器作为抵押品,乡下
贷款拿田契、地契作为抵押品。还不上的
家,最终一无所有,房子、地契、产业都归曹天霸所有。清平县城一半的产业都是曹家的,乡下有数不清的田产。曹天霸过着皇帝般的
子,全县
都称他为“曹国舅”。
大灾过后,石家铺丢掉田产的家都觉得冤枉,没了田地,大家还是得死。村里三十多户丢田的推举我父亲作为领
到县衙告状,要求重新议价,要回一部分田地。
孙县令认为双方都在契约书上按了手印并有官府印押,就表示该土地买卖是自愿行为,不但不归还土地,还以带领农户为由,把我父亲关进大牢。
父亲坐牢后,母亲把我送到财主家扛活,把小妹送给家做童养媳,她自己则四处讨饭,去年冬天,冻死在讨饭的路上。
张坷垃问他:“那你为何在此?”
“我要去陈州告状,清平县告不赢,我只能去州府衙门上告。”
“你告过了吗?”
“我还没走到陈州,因为没银子,今晚只好暂住这庙里,不想遇到了义士,我还以为是曹天霸听到了风声,派来追杀我的。”
“你写好状子了吗?”
“没有,我不识字,找写曹天霸的状子,没
敢写。”
张坷垃暗暗佩服石改生这俩父子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恶势力的勇气。
“这位义士是何方氏,姓甚名谁?”
张坷垃想了想,他下山时师父叮嘱他要改一个化名,因为张坷垃这个名字曾被西辅郡发过通缉布告,四处张贴。
“我姓杨名善,是迹天涯的游侠,去陈州有事要办。”
“原来是杨大侠,请受小弟一拜,还望大侠多多指教。”
“你们村有几十户家丢了田产,为何只有你一
去告状?”
“我父亲曾带领他们去县衙告过状,不但没告赢,父亲还吃了官司,被下大狱,大家都害怕了,即想要回土地,又怕像我父亲那样坐牢。这次我去陈州告状,他们非但不支持,还笑话我臭未
,不可能赢,会和我父亲一样自投罗网。杨大侠你评评理,我该不该去陈州讨个公道?”
“当然应该,没了土地也是死,无论能否告赢,总比坐以待毙强。”
张坷垃想帮助石改生,这也是一种义举。他告诉石改生:“我愿意帮你去州府告状,明你随我进城,我们找个地方住下,先写好状子,思虑周全后再去州府衙门击鼓鸣冤。”石改生像抓住了救命稻
,感动得涕泪双流。
翌,张坷垃和石改生一路来到陈州城。陈州是座悠久的古城,张坷垃幼时行乞就常听“下陈州”的故事:宋仁宗赵祯年间,陈州大灾,国舅等贪官污吏趁机搜刮民财,鱼
乡里。包公为救灾民,惩治贪官,下陈州。在金龙桥铡了国舅,开仓放粮,拯救数万生灵。张坷垃对这座古城十分仰慕崇敬,他欲在此停留一段,游历一番。
他们选了一家客栈住下,张坷垃准备一番,字斟句酌后,帮石改生起状子。
当晚他们走进了客栈附近的一家小酒馆。赶路多,饥食渴饮,本想饱食一顿,好好停歇一下。刚进酒馆,就看到酒保和小二拉着一个老
叫嚷:“老
,我店乃小本生意,都像你一样吃白食,店还开不开?”
“我来时真的揣有银子,被小偷摸走了,明一定来还你饭钱。”
“我怎知你是谁,住在哪儿?你走了我向谁要银子?”
“老朽不会赖账的。”
“你这种吃白食的我见多了,谁会相信你空白牙说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