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南边的一尊老神(2/3)

外界阳气强盛。

曾经腐朽的东西,怎么能走出外界?

比如九幽冥府里的孤魂野鬼,若是回到人间,恐怕会瞬间灰飞烟灭。

干尸那种早就该湮灭的存在,按理说,不能离开鬼气森森的鬼雄殿。

蛟龙答道,“借用一些古老的宝物,可以短暂外出。”

庄凡叹了口气,说道,“鬼雄殿里,那一具具干尸,都是古老死去的人杰,这是怎么回事?”

蛟龙道,“那是老神的手段,封住死魂,借着尸体,短暂让死去的魂进行苏醒。”

原来如此。

恐怕那些横列在殿楼里的干尸。

并非真的人的尸体。

庄凡第一次看到那些干尸时,就感觉到异样,还嗅到很重的泥土腥味。

所谓的干尸,多半是泥土泥沼而成,配以符文保存。

这么多来。

庄凡从鬼雄殿带出来的那些古人,当他们返回鬼雄殿后,便意味着真正的逝去了。

当然,一丁点残魂,独留人间,对于古老的人杰,并非是好事。

尸埋黄土,魂归故乡,本就是每个人的遗愿。

死后的那点魂,却被封在鬼雄殿,无法安息,换做庄凡自己,决不允许他人如此糟践。

死,亦要死得尊严。

蛟龙说道,“半仙,以你身上的皇者紫气,加上我,我们绝对可以掀翻鬼雄殿。”

庄凡摇头,说道,“掀翻不了!”

蛟龙不解,问道,“为什么?这么多岁月过去,老神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几天日子了,哪怕有诸多机关,以我们的手段,绝对可以横推,横扫。”

庄凡道,“鬼雄殿深处,有10号囚牢,传说中第1号囚牢里,封着一头烛九阴,你对付得了吗?”

啊?

蛟龙目瞪口呆,死死盯着庄凡,问道,“你确定?”

看来蛟龙当年闯入鬼雄殿,正是直奔老神的“菜园子”,根本没有认真打探过鬼雄殿的底细。

老神的手段,后招,底牌,绝对要比表面上要可怕得多。

烛九阴,华夏上古创世神之一,是华夏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

它的皮肤是红褐色的,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

传说烛九阴横长着两只眼睛,一只“本眼”,一只“阴眼”,阴眼连着地狱,给它看一眼就会被恶鬼附身,久之就会变成人头蛇身的怪物。

它住在北方极寒之地,威力极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张开,黑暗的长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变回黑夜。

它吹口气就乌云密布,大雪纷飞,成为冬天;呼口气又马上赤日炎炎,流金铄石,成为夏天。它老是蜷伏在那里,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不呼吸,因为它一呼吸,就成为长风万里。

它的神力又能烛照九泉之下,传说它常含一支蜡烛,照在北方幽黯的天门之中,所以人们又叫它“烛阴”。

烛九阴是否真的存在呢?

庄凡不知道,但他更倾向于存在着这么一种生物。

哪怕没有传说中那般可怕,估计也弱不了多少。

毕竟遥远年代的生物,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实在太过遥远了,不可追溯。

对于那些没有灭绝的生物,谁又敢怀疑,它没有翻江倒海之力?

或许它是烛九阴的后代呢?

《五臧山经》西山经中有记载: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左丕右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鳐崖。

钦丕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

据说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鵔鸟,其状如鸱。

并且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

可知钟山之神就是烛龙,在西山经中提到的鼓,应该是烛龙的儿子,也是人面龙身的形象。

这段描述可谓是惊心动魄了,寥寥几个字便可对于古时部落的激烈战争体会一二。

记载中写道,烛龙的儿子鼓与钦丕和黄帝的大将葆江大战,最后将葆江杀于昆仑山南,黄帝一怒之下将鼓和钦丕处死于钟山东面一个叫做鳐崖的地方。

钦丕死后化作大鹗,只要是他出现的地方就预示着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发生;鼓死后变成了鵔鸟,但凡鵔鸟出现的地方往往伴随着大旱。

透过《山海经》中的很多记载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政治环境,比如此处就是很典型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诸多战争中的一场,至于当时的具体细节,现在已经很难还原。

可越是无法追溯的,越需要敬畏。

庄凡是半仙宗师,面对那些神秘的,未曾遇到过的野兽生物,不得不谨慎小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