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偶遇万晓莉(1/2)

老板是个四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摇了摇头,说:“这种玩意有人买吗,也很难弄得到吧。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听到老板的话,朱晓华有点泄气。

确实,这个年代的人们,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不太可能会有那么多闲钱买相机。

相机不比电视、收音机、录音机,可以频繁使用,给人们带来欢乐。

它纯粹是个消耗品,拍照一瞬间就完成了,拍完了之后,还需要花钱买胶卷,买相纸,找地方冲印。过程极其繁琐,最后得到的也只一张呆板的照片。

而最主要的,一台相机的价钱,基本可以买下一部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

几者相比较的话,人们买相机的意愿就更低了。

有买相机的钱,人们当然首先考虑买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

买相机的人少了,卖相机的人自然也会跟着减少。

如此以来,相机坏了,或者想要买个零件、胶卷之类的更是难上加难。

朱晓华不作逗留,继续下一家商店。

他一连逛了七八家商店,基本上都没有卖相机的,更别提胶卷、相纸、暗盒、定影粉、显影粉等耗材。

闲逛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年代最爱欢迎的还是电视机、录音机。

这些大型的国营商店里,电视机货架前,围观的人总是最多的。

朱晓华对这些大型商店彻底失望后,也懒得再逛了,转而往回走。再次经过石窟景区前的广场时,他想起了那天工作人员给他说的一个地址。

那家卖相机的音响店。

距离景区广场约四公里,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经过的那家商店。

朱晓华决定赶过去看看。

他骑着摩托车一路搜寻,十多分钟后,到达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条街道。街道上人人往,热闹非凡。

在一排低矮的商铺中间,他发现了一处特别突兀的小洋楼建筑,门头悬挂着牌子,白色的牌匾上,用毛笔写着斗大的红漆大字:时代音响店。

店铺里播放着歌曲《一剪梅》:

“……

情像梅花开过

冷冷冰雪不能淹没

就在最冷枝头绽放

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天地一片苍茫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只为伊人飘香

……”

大夏天的,播放着这种歌曲,朱晓华确实感受到了一丝丝冬天的凉意。

朱晓华把摩托车停在店铺前,下车进店。

店里的面积不大,却颇显豪华,新式的红色橱窗,带玻璃柜台的货架,均显得这家店铺走在时代最前沿,别具时代特色。

窗上的玻璃擦得铮亮,透过玻璃,能看到大街上的行人

朱晓华进店后一眼看到了玻璃柜台下的照相机。

这种一个镜头,带风箱,可折叠拉伸的红梅相机,相机顶部铭刻着几个大字:中国常州。

头正上方,还有一朵红梅商标。

玻璃柜台后的老板,正手拿一把折扇,频频地扇着风。折扇上,同样是一枝一枝的梅花。

朱晓华见到此景此景,忍不住“噗哧”一声,笑出了声。

心想,这个店铺的老板,对梅花确实有种特别的衷爱

歌是《一剪梅》、相机是红梅牌、折扇上画的同样是腊梅花。

老板见有客上门,又是骑着摩托车过来的,用热烈的眼神打量着朱晓华问:“想买什么?”

朱晓华:“胶卷。”

老板从玻璃柜台下拿出胶卷,说:“乐凯胶卷二十二。”

逛了这么久,终于见到胶卷了,朱晓华内心一阵激动。

这些胶卷虽然贵点,但相比景区那三十块钱的,确实便宜不少。

朱晓华掏出钱,数了两百块钱,对老板说:“五盒多少钱?”

老板说:“五盒的话,一共一百一十块钱。”

朱晓华说:“我买十盒,便宜点呗。”

老板见朱晓华掏钱如此爽快,心思转动,忽然说:“你买相机吗,胶卷不单卖。胶卷跟相机是一起的,只有买相机了,才能买胶卷。”

此时,门外出现一个年轻女子的身影,在门口打量起摩托车,惊叫道:“谁的摩托车停在这里,怎么看着像朱晓华的。”

朱晓华回头,与女子的眼神碰了一起。

人都认出了彼此。

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晓华曾经爱慕过的人,万晓莉。

不过,爱慕她,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朱晓华可对她不怎么感冒。

朱晓华回过头,继续看着柜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