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 探听消息(1/2)
岭南的冬天,和中原是完全不同的,或者说岭南根本就没有冬天这个概念,天上看不到一片的雪花,地上见不到一块的冰,这里的冬天,比中原的春天还要更暖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寻常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是无法用兵的,天寒地冻地在野外行军宿营打仗,冻死冻伤那是常有的事,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所以战的双方非迫不得己,一般都不会选择在冬季用兵,只有等到春暖花开,才是打仗的最好时机。
但到了岭南,似乎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这里的冬天都是如此的温暖如春,行军打仗一点也不受影响。
羊祜需要考虑的,就只有长途远征所面临的后勤补给问题了。
从建业一直打到建安,其实已经是跨越千里的征程了,这对魏军的后勤补给线已经一个严峻的考验了,尤其是从会稽郡到建安郡,一路之上,几乎都是崇山峻岭,这粮转运地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保证中军团能顺利地进军,羊祜已经想了很多的办法,勉勉强强才将粮辎重从吴郡运往了建安郡,基本上保证了军队的最低需求。
但如果继续向州进军的话,那么魏军后勤补给线将会继续地向前延伸数千里的距离,这完全是一个几乎不可能有实现的目标啊。
从地图上看,州的地域最为广阔,从最东面的南海郡揭阳到最西南端的
南郡,至少也有四千里的距离,现在羊祜所面临的最大的敌
,恐怕不是
州的吴军,而是
州的地理。
兵马未动,粮先行,中军团八万
马,每
所消耗的粮
,都是一个相当惊
的数目,而且建安郡本身就是荒芜偏僻,能够耕种的田地面积相当的有限,当地所产的粮食,勉强只够当地百姓自己食用,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
来支应大军。
魏军现在所需的粮,必须都得从鱼米之乡的吴郡进行转运,古语说千里不运粮,意思就是运粮千里,还不及路上的消耗,长途运输最不划算了。
现在虽然说运力的问题比之前的要先进一些,但陆路运输,本身就是成本巨大的,而且越向前延伸,所消耗的成本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如果不解决后勤运输的问题,那进攻州就是一种奢望。
和陆路运输相比,水路运输是最经济最划算的一种运输方式,千百年来,漕运一直是唯系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之间的重要纽带,为了保证南粮北调,历代朝廷都不惜花费大气力大代价来开挖运河,以维持国家的财锐粮赋合理调度。
但从会稽郡到建安郡,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是从西至东汇大海的,没有一条河流之间是相互贯通的,魏军想要从北往南走水路调运粮
,这个方案是完全行不通的。
以前羊祜打仗,几乎不用去考虑后勤补给的事,这一切都是有专门负责后勤保障的官吏来做好,羊祜需要考虑的,仅仅是如何打仗,战略战术的事
。
但现在,他却不得不通盘考虑后勤运输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中军团的八万大军就是举步为艰,寸步难行。
别看扬州的建安郡和州的南海郡是挨着的,但两郡之间地域非常的广阔,没有千里之遥也有八百多里,而且这一路之上,大多都是荒无
烟的烟瘴之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甚至连路都没有。
羊祜派遣了步兵将军皇甫闿率了一支三千的先遣
马向西进
到了
州地界,一是探探路,二是探探
州的虚实,毕竟这么多年来,关于
州的
报,几乎是一片空白的,不管在什么
况下,羊祜都不会盲目地进军,所以派兵侦察和刺探一下
州的
况,那是十分有必要的。
魏军出现在了州的边界之上,立刻引起了
州方面的恐慌,
州刺史陶基立刻派他的长子陶璜率兵一万,前往揭阳驻守,以拒魏军。
皇甫闿倒也没有冒然地进军,而是一直留驻在了建安郡和州的边界地带,更多的是派遣斥侯和哨骑,进
到了
州境内,去打探消息。
这次皇甫闿所率的三千马,光是了斥侯兵,就有四五百
之多,皆是从各营之中抽调而来的,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全面详实地刺探
州方方面面的
报,为羊祜的下一步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魏军的斥侯兵,大多数有着丰富的侦察经验,他们进到
州境内之后,分路行动,潜
到了番禺、广信、高凉、合浦等地,收集到了不少有价值的
报,并且及时地反馈给了羊祜。
孙奉在番禺称帝的消息,羊祜还是第一次听到,实在是州那边的
通太闭塞了,像称帝这样的大事,魏军这边居然毫不知
,如果不是羊祜刻意派斥侯过去侦察敌
,魏军对
州还真是一无所知。
这次对州大范围的侦察,收获还是不小的,不光知晓了孙奉在
州称帝这样的“大事”,而且对
州的兵力多少,如何布防,风土
这样的
报,都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吴国派驻州的刺史叫做陶基,此
倒是颇有才
,将
州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