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过年了吗?(1/2)

商场里,孙艳英很紧张。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手心里全都是汗,整个人的背脊都是绷直的。

可想到家里的女儿,又想到前夫冷冰冰的一张脸。

孙艳英咬了咬牙,跨出了第一步。

先找的是个和她很熟悉的客户,年龄六十多的老先生。

当教授的,以前在大学里教书,后来因为眼睛不太好了退下来。

孙艳英对这种客户都是很细致的,每次买东西都仔仔细细地帮着对方看商品的信息,半点不耐烦也没有。

久而久之,李教授也就认准了孙艳英,还问过孙艳英从她手里面买东西,小孙有没有钱拿。

有的话他就多买点。

孙艳英不是销售,拿的是固定工资。

即便这样,李教授还是愿意从她这边买,觉得孙艳英服务仔细又认真,还专门和大经理夸奖过孙艳英。

因为两人很熟悉,对方又碰巧要买台电视,孙艳英才敢上去搭话。

李教授一听价格,再加上不用票,想了想道:“那你领我去看看货,如果可以,我就从你这边买。”

孙艳英和对方约了时间和地点,一路把老先生送到商场门口

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万事开头难,孙艳英有了这个好的开端,胆子也大了起来。

一开始还要打好半天腹稿,在心里排练良久才敢说出去。

等后面胆子大了,状似随意地直接说一句有个亲戚是厂里工作的,刚好有一批电视货源,不用票价格也低一点。

都不用往下说,多半是心动的。

这也证明了姜舒梅的眼光。

孙艳英的经理不是走后门进来的,是实打实从顾客那边积攒的口碑。

不过一天时间,十几台电视就许出去了。

孙艳英明白了,其实这年头私底下贩卖货物根本不稀奇。

好些厂里有资源的人都这么干,更有些倒爷手里有从各种渠道拿的货。

这些事老百姓心里门清,根本问也不问货从哪来的,只要东西是好东西就行。

电视机当然没问题,里面稍微有点损坏的零件姜舒梅都换了。

还有些走线不合理的,姜舒梅顺手就给改了。

她以前的公司旗下各种电子产品,有做手机的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电器。

未来的高科技产品,哪一样不比这些复杂。

真正是小儿科。

姜舒梅敢打包票,从她这边买回来的电视,甚至比原厂出来还保质呢。

当天晚上,孙艳英那边的客人就从赵顺子临时找的房子里把电视抱走了。

姜舒梅立刻把提成给了孙艳英。

每台电视三十多元的提成,今天算下来就接近五百了。

抵得上孙艳英一年的工资。

一张张大团结拿到手里,孙艳英的胳膊都在打颤。

姜舒梅还要和她握手。

“孙姐,您这边的客源稳定质量又高,以后咱们合作的机会还有很多。”

有一就有二,在姜舒梅眼中,孙艳英其实很适合做生意。

耐心好,做事又爽快利落,身上天然就有种能让人信任的光环。

姜舒梅觉得比起在国贸大厦,对方或许更适合出来单干

当然这话她直接说出来,对方未必会听。

现在供销社的客人渐渐没以前多了,国贸大厦的客人却不少。

还能红火二三十年呢。

在许多人眼中,这是一份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孙艳英好不容易当上了小经理,未必敢冒险出来。

但姜舒梅不着急,多合作几次后,孙艳英会明白哪种更有钱途。

孙艳英将手放在口袋里,死死抓着那些钱,一刻也不敢放松。

甚至不敢把手拿出来。

这钱来的太快太轻松,她都不敢相信。

一直等到了家门口,孙艳英看到小区那家卤肉店。

卤味太霸道,每次去接孩子回来时,圆圆都会忍不住探头探脑地多看几眼。

但她好像小小年纪就懂事,从来不要。

只在经过时不住吸气,仿佛这样就算吃过了般。

孙艳英大跨步地朝卤肉店走去。

“来半斤猪耳朵,半斤猪头肉,再拌点素的。”孙艳英又看着前排的透明柜子,“鸡翅尖和鸡爪也来两斤。”

这么多啊?

肉店的老板娘笑呵呵地称重,将猪耳朵和猪头肉在案板上剁好,和千张、海带丝还有腐竹一起凉拌好了装到盒子里。

孙艳英买的多,还多送了点黄瓜丝和莴笋。

孙艳英突然冷不丁问一句,“你们这个店,赚钱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