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我要造大炮(2/2)

水线作业进行批量生产的阶段,使火药兵器的生产出现了一次飞跃。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出版的《武经总要》所刊载的三个火药配方,就是广备攻城作所制成品的文献记载。

北宋后期,朝廷在开封又设立了御前军器所,掌鸠工聚材、制造成器之政令,所内有万全工匠3700人。与此同时,东西作坊的工匠也发展到5000人

宋室南渡后,军器监及其下属的51个作坊随迁至临安,并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隶属工部下辖之虞部,同时将东西作坊和都作院并入御前军器所。

不久,御前军器所也隶属工部,分掌工部兵器制造之事;其下辖有规模巨大的兵器制造作坊、编固定工匠2000余人,杂役兵500余人,全所最多达5000余人,大多来自两浙和福建,每年制造各种兵器300多万件。

此外,宋廷还设置卫尉寺,职掌仪卫兵械甲胄之政令,负责内外作坊所制兵器的验收之事,检查验核其制造之数量和质量,合格者送武库收藏,不合格者给予处罚。

其下设有内弓箭库、南外库、军器弓枪库、军器弩箭库等武器库,分类收藏兵杖、器械、甲胄。由此可见,南宋的军事手工业管理制度,较之北宋又前进了一步。

为了推动军事技术的发展、宋廷推行奖励军事技术发明创造的政策。

如在兵部主管兵器的兵部令史冯继升,在北宋开宝三年(970年)进火器法后,赵匡胤即御赐衣物束帛;在朝廷直属侍卫步军可服役的神卫水军队长唐福,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八月献自制火器,造船务工匠项绾献海蝤船式样后,都获得了朝廷赏赐的缗钱;咸平五年九月,冀州团练使石普自荐所试制的火毬(即球)与火药箭后,受到真宗皇帝的接见。

在朝延奖励政策的鼓舞下,出现了“吏民献器械法式者甚众”的局面,军事手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现在赵构听到李寺有兵器方面的新发明,自然是拭目以待。

而李寺想到的第一个发明,自然是用礼花弹改造的炮弹,那是他的老本行。

要造大炮,首先得还原出礼花弹的生产过程。

礼花弹的主要组成是两个部分,弹体和弹筒。

弹筒又叫发射筒,跟炮管是差不多的原理,一般用玻璃钢制成,也有用不锈钢制作的,那样成本比较高。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