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中国戏剧源头(2/2)

李寺和赵构下了车,往人流汇集处走去,李寺对赵构道:“你平时在宫中也听戏吗?”

“听的少,”赵构摇摇头,“我每天的公事都处理不完,实在没有心情听戏。”

“看不出来,你还是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

“废话,我可不想像我父皇和皇兄那样,当个亡国的皇帝。”

“有志气!那你知道这临安城里的戏剧是怎么形成的吗?”

“大致是从汴梁传过来的。”

“非也,”李寺摇摇头,“汴梁传过来的只是一部分……”

李寺把脑海里的南戏资料一综合,给赵构普及起中国戏剧的发展史:

“现在我们听的戏称作杂剧,杂剧之称早在唐代就有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杂剧泛指各类表演伎艺,大宋建立后,杂剧与歌舞百戏有了区分,独立成为一项艺术类别。”

“杂剧的演出形式有着生动活泼的特点,在表演形式上大致分为滑稽戏和歌舞戏两个类别,它们表现内容的方法各异,题材丰富。其中,滑稽戏所占比重较大。”

“我大宋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勾栏瓦舍遍布,为众多民间伎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宋室自你南渡之后,定都临安,宗室勋戚、文武百官纷纷南迁。”

“你南渡之后,建都临安,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仅两浙地区,顿时人口增加三分之一。”

“临安和东南沿海城市,商业飞跃发展,聚集了大批官吏、绅商、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要求。”

“你看看现在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勾栏瓦舍遍布,为众多民间伎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温州是临安以外最繁华富庶的商业都市,你曾浮海逃至温州,把温州当行宫,甚至把太庙也迁到温州。”

“北方士绅平民,纷纷随之来到温州,温州人口在短期内骤增一半。城市消费人口日俱增,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诸色艺人也纷至沓来,各种民间伎艺云集于此,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南曲戏文,就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萌发,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杂剧。”

“因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此起彼伏,错综复杂,所以,广大百姓迫切要求有更好的戏曲形式,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他们的愿望。”

“各大城市,尤其是临安,出现了众多的瓦子勾栏,作为固定的游艺场所,还有很多路歧艺人,随时随地流动演出,也就为南北各种表演艺术,创造了争胜和交流的机会。”

“随着瓦舍技艺的繁荣,一些下层文人和粗通文墨的艺人,就成立了书会,如武林书会、古杭书会等,专门为戏班编写剧本。专工南戏的演员也活跃在舞台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