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冬天(2/2)
。”
顾伯:“就是,要是有哪个不满意,直接丢出去。”
柳燕笑着给顾伯点了个赞。
三伯:“不过,要是到时候收成好了,我们可能连客户都不用找,直接卖给永福县和永令县这些酒楼就行了。”
刘启:“坐等收钱的节奏啊”
蒋大郎弱弱举手道:“那我们要怎么运过去呢?萝卜土豆有筐装,大米用筐会漏。”
柳燕猛的一掌拍在蒋大郎肩上,把他吓了一跳:“厉害了我们的大郎,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呀!”
三伯看着秒变红番茄的蒋大郎笑道:“对呀,他没提起,我们还想不到,明年临时要用就糟糕了。”
柳燕:“这里的大米一般用什么装去卖?”镇里米店都是用大米缸,卖的时候都是自家拿小坛子去装。如果需要用布袋,还要另外钱。
三伯:“我们村土地比较贫瘠,每年的余粮都很少,基本只够自己吃。”
柳燕:“那我们还是照别的,就用布袋装。不过我们要高级一点,用棉麻布,上面再秀上我们的商标。”
蒋大郎:“什么是商标?”
柳燕:“就是我们自己的标志,家一看到那个图案就知道是我们柳下村的东西。”
三伯:“这样子的话可能要到县里的布店去定制。”
柳燕:“三伯,村里会缝纫的多吗?”
三伯:“村里大多都是自己做衣服,那些
一般都会。”
柳燕:“那我们自己去买棉麻布回来,趁这三个月大家都闲着,让他们做,他们愿意吗?”
三伯高兴道:“自然是愿意的,有钱谁不挣呀!”
柳燕:“那我回去跟娘说一下,如果她也觉得可行,那就麻烦你和大郎跑一趟,去买些棉麻布回来。”
三伯:“好的,包在我们身上。”
说就
,柳燕立马回去问了柳
,柳
觉得可行,几
便分
行动了。
柳去找村长,三伯和大郎去买布,柳燕负责画商标,商标是一只燕子。
等到他们买好布回来后,村长也找好了,经过测试,总共有50来个
可以做。
柳燕让柳先试一下,做一个装20公斤的米袋大概要多久,要费多少布。
然后根据柳的成果,柳燕定了,做一个合格的布袋会给十文钱。一大匹布可以做12个,如果做废了,要倒扣5文。
柳燕大概估计了一下,原来村里的地一年可以收10万公斤的大米。
那么用灵泉泡过的大概会增收三四成,也就是会收14万公斤。
扣除自用的,按10万公斤算,那就是需要5000个布袋。
每年按2次收成算,就是需要1万个袋子。
这样每家大概做200个,两个月才可以完成,可以多挣二两银。
柳燕叹了气,要是有缝纫机就好了,刷啦啦的,估计一天就可以做好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