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马不可用(2/3)
实际却高一级。
这并不罕见,比如后世四个直辖市的市级班子和别的省级班子平级。
所以夏衡是从三品升正三品。
夏衡站起来说道:“大明的马政,烂了。”
夏衡用极其简单的两个字,言简意赅的形容了马政的糜烂,他如此直言不讳,是因为真的烂了。
 找不到更
准的词来形容。 
兴文匽武,马放南山,武备不兴,马政有,但只有一点点了。
“陛下容禀,洪武五年,岭北之战,大明惨败。大明骑卒折损十之八九,太祖高皇帝,决心振兴马政,以供北伐之需。”
洪武五年的岭北之战,是朱元璋雄心勃勃想要灭掉北元政权,攻伐和林之战。
就是现在也先跑回去的杭海山之下的和林。
那里是蒙古的龙庭。
中路军有徐达率领,东路军由李文忠率领,西路军由冯胜带领。
中路军被打的大败而归,东路军斩获寥寥,西路军倒是高歌猛进,但是最后所有打下来的领土全都放弃了。
洪武五年的岭北之战,拉开了长达二十年,朱元璋灭北元的战斗序幕。
一直到捕鱼儿海之战,蓝玉消灭北元王庭,北元去帝号才结束。
“洪武六年,设滁阳五牧监,领四十八群,同年,定养马之法,规定,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
“洪武二十八年,北元已经被灭,但是太祖高皇帝依旧设立了九十八群牧马场,比如顺圣川的百万马场,就在那时设置的。”
“永乐十七年,太宗文皇帝清查天下马政,边镇军马四十余万匹,六成驽马,京师驻军马十六万,两成驽马,官督民牧马,二十万匹,供给驿马十二万余,两京一十三省,马匹总数约百万匹可役。”
 “时至今
。” 
 夏衡停顿了一下
吸了
气说道:“今
,马
之编,系于地亩,而地亩之数,载于马册,所以验
户之消长,稽地亩之典,责也。” 
 “今郡县马册经久不编,地亩
丁,漫不可考。何来马政?” 
夏衡说完便坐下了,留下了沉默不已的群臣。
大明的马政不能说没有,但是只有一点点,多半是巧立名目,用以收税去了。
马放南山,兴文匽武这就是必然的趋势。
 朱祁钰叹了
气说道:“国家养马,民间岁遣,太仆寺去岁,验报七分膘马,一万六千余匹,越三四月,朕责令夏衡再复验,则止一千六百三十八匹,升降相去什百。” 
“忽悠一下朕可以,可是太仆寺、御马监没有马匹,忽悠的过去吗?”
这是陈年旧账,朱祁钰说这个不是跟夏衡算账,去年太仆寺卿报备了一万六千匹七分膘的马,结果实际到账,一千六百匹。
差距十倍。
太仆寺少卿刘容去岁也战死在了土木堡,为国殉难了,大明的战马,在正统七年以后,全都依靠宣府的民市购买。
 朱祁钰又拍了拍手说道:“其实朕详查此事,其实究其根本,还是大明承平,
丁
益兴旺,过去牧场,慢慢变成了田亩种地养民。” 
 马政的败坏,不仅仅是大方向的调整的原因,还有时代发展的大势所在,彼时可以九十八群养马,天下
丁稀少,自然可以大肆牧马,现在
丁兴旺,牧场变田亩,也是趋势。 
“陛下圣明。”群臣赶忙俯首说道。
 大明马政的败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朝一夕,罪责也不在某个
的
上,而是系统
的崩坏。 
朱祁钰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但是好在,蒙兀矮脚马,能打能驮,膘肥体壮,价格还便宜,致使官倒民倒蔚然成风。”
“兴安,你把阅视宣府边务左给事中朱纯的这本《清马政以禆边疆重务疏》念一下。”
 兴安拿起了奏疏,振声说道:“臣诚惶恐,愚
千虑,必有一得,臣今
上奏言:胡马不可久用。” 
这朱纯是江西的一个画家,他懂什么马政?
但是朱纯的确很懂马政。
 他从正统元年就开始做阅视宣府边务左给事中,可不是整
里关在家里当画家,而是真的一直在好好的坐这个给事中。 
巡视地方,不比京师,做官艰难,但是朱纯还是把问题说的很明白。
 兴安继续说道:“其一,前岁发太仆寺给马银一十一万两,其初则买货委官扣侵者十之一二,其既则前项各官扣
者十之六七,马随补随倒。银岁耗,军不得沾分毫。” 
太仆寺给银十一万,在京师就被扣侵十两,有被各种官员克扣了十之六七。
然后购得马匹,随买随倒,银子花了,军队却没有可以用的马。
“其二,官倒盛行,既无地养马,只得私买私卖,上上下下,俱为一体,从中牟利,帅曰马不死,而吾所养之马何以售?裨曰马不死,而吾验马之钱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