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看文不冒泡都是耍流氓(1/2)

盛棠听过。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当年刚去敦煌石窟的时候,胡教授就说过那版星云图。

随着当时藏经的发现,英斯坦因从王道士手里带走了中珍宝数万件,其中就包括那卷《全天星图》,又被叫做《敦煌星图甲本》。

该卷星图为绢本彩色手绘,长1.98米,被看作是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地图。

之前在手绘年代上有争议,后来经研究表明,那卷星图绘制于初唐,比之前预估的还要早上三百多年。

她放下脚,脚尖撑地阻了椅子继续转动。

看向江执,“你见过敦煌那版的星图吗?”

江执点

盛棠闻言,都恨不得膜拜叩首了,这是有先见之明跑了趟大英博物馆啊,还是……

刚起,就听江执说,“很小的时候,我妈带我去看过。后来跟着师父学习的时候,又看过一次。”

盛棠咽了一下水,心想着她小时候也经常跟着爸妈去国外,她的老爹老娘怎么就没想过带她去瞧一眼真迹呢?要么就把歌剧院跑,要么就去意大利看画展。

哪怕去看个教堂壁画,说不准也能跟年少时的江执来个照面呢。

“那你觉得跟汉墓上的星图一样吗?”她问出关键。

“只能说像,但不是。”江执说。

这话盛棠没听明白。

江执想了想,问她,“你觉得古代的星空跟现在的能一样吗?”

“肯定会有变化。”盛棠不假思索。

所以啊,江执说。

盛棠哎呀了一声,她这脑袋,汉墓上的星云图怎么可能跟敦煌的一样呢?他们现在看到的可是汉墓,而敦煌里的那卷是初唐时期绘制的。

可回又一想,就有了不解。

“从汉到唐,星体会有变化,但还不至于说是新月异吧?像是我们常说的12星座,那可是五千年前就定下来的,黄道12宫什么的,那古代先知们不都是透过占星来知未来吗?如果变化太大的话那就没参考价值了呀。”

江执说,“从汉到唐也许谈不上是新月异,但如果是更早之前的呢?比方说,宇宙洪荒、天地初开。”

盛棠愣住,好半天“啊?”了一声。

江执玩她的椅子玩得过瘾,又转了她一圈,然后按住,“我问你,我国最早研究天文天象的是哪位?”

这难不倒盛棠啊,毕竟是课本知识。

“齐国的甘德和魏国的石审啊,两的著作合称《甘石星经》,也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江执乐了,“怪不得总成绩第一考进院校的,小丫学识挺扎实。”

那是……

盛棠怪得意的。

江执话锋却是一转,“但你说的是有史可依的,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望天祭祀的巫师,你说这些是不是比甘德、石审还要早?”

盛棠想了想,点,也对。

江执的身子朝后一靠,轻声说,“《全天星图》前为《气象杂占》,后为《解梦及电经一卷》,星图居中,就这一小卷极为珍贵。可你有没有想过,当时这卷星图是怎么绘制的?直接照着星空临摹?还是,这卷星图只是个本,就跟敦煌壁画的其他本一样?”

本对于壁画修复师来说是最常见的,是在制作好墙面和壁画线描稿后,将画稿复写上墙的方法,又叫谱子。

说白了就是壁画画工使用的画稿。

本在汉唐的时候就很流行了,而本的初稿多数出于高手画师、物形象生动,配景工整细密,艺术水平很高。

别说当时不少学徒都会把本作为学习的范本,就算拿到现在,有些壁画留下来的本也是壁画修复的重要依据。

例如藏经里出土的佛五尊型纸,就是典型的纸、墨、针线本。

而江执的推断倒是盛棠之前没想过的,她好奇,“那么良的手绘卷能是本吗?”

“只是推测,毕竟形成年代久远,谁都不敢保证当初作者手绘星图卷的真正目的,就是想留给后世,还是只是作为本的存在。”江执说。

盛棠一激灵,“一旦要是作为本的存在,那……”

她想到了一种可能。

江执看着她,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盛棠顺着自己脑子里的这条线继续往下捋,清清嗓子,“一般来说,本都是拿来做壁画的,当然也有做不成壁画的。假设,这卷星图就是打算上石壁的壁画,那……如那幅星云壁画在哪?”

这卷星图是在藏经里发现的,而放眼整个敦煌石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星图壁画。

江执闻言后,抿唇浅笑。

盛棠见状,眼睛里藏星,晶晶亮的,嘴转甜,“师父你知道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