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宣泄兴奋(1/2)
从保长家出来,谢政堂没急着回家,不紧不慢地向庄外走去。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谢政堂顺着去县城的路向北走着。一路上,天还是灰蒙蒙的。路两面是大片的荒秃的土地,路边和地边是或高、或低的随风摇摆着的
,偶尔有几棵露着光秃树枝和树
的大树。时不时,一群群的麻雀,或落在路边的树上叽叽咋咋地叫着,或在天空上叽叽咋咋地叫着飞来飞去。天已不像腊月时冷得让
缩手缩脚了,穿着厚实的棉褂子走了一阵子的谢政堂感觉浑身微微冒汗,就解开棉褂子上挨着领
的扣子。走着走着,谢政堂还是觉得热得浑身痒痒,就摘下脑袋上的毡帽
。摘下毡帽
后,没走几步,谢政堂觉得脑瓜皮发凉,又不得不把毡帽
戴上。向北走了半个多时辰,谢政堂来到了谢家坟地,来到了他父母的坟
前。
谢政堂的父亲谢自钦曾经是本地赫赫有名的举
,谢政堂是谢自钦的老儿子。
谢自钦活着的时候,曾修整了谢家坟地,把一个个坟
都用青砖砌成的矮墙围了起来,在坟
之间的空地上用青砖铺上了小路,还在各个坟
前重立了石碑,把谢家坟地修整得庄严肃穆。可年复一年,谢家坟地里的一个个坟
上的荒
该咋长还咋长,特别是到了冬天,远远望去,谢家坟
上的随风晃动的
枯的荒
让谢家坟地和其他
家的坟地一样显得荒凉。
谢政堂小时候,谢自钦想让老儿子念书习文,指望老儿子将来有所成就,可哪成想老儿子不是念书的材料,不是记不住字就是背不下书,天天在私塾里被先生用戒尺打手板,给做举
的父亲丢尽了脸面。谢政堂吭哧瘪肚读了三年私塾后,谢自钦不得不像当地普通
家的父母一样拖朋友把老儿子带到关外的买卖家驻地方学做买卖,只愿老儿子以后至少不用靠卖苦力养家糊
。谢政堂念书不及做举
的父亲半点,可脾气禀
却和父亲一模一样。见了客
,谢政堂别说来言去语,连个笑模样都没有。没多久,买卖家让谢政堂卷铺盖卷走
,谢政堂只好灰溜溜地回到老家。谢自钦见习文不成、经商不就的老儿子难先立业,就给老儿子说了媳
。几个哥哥都不在本地,成了家的谢政堂平
帮着父母张罗着家里家外的大事小
,到了秋天就赶着大车东跑西跑到乡下代父亲收地租。父母活着的时候,谢政唐从来没有在父母面前做过一件让父母感到荣耀的事
。父母死后,谢政堂靠和扛活的辛勤耕耘几十亩地的收成养活着妻儿。眼下,谢政堂刚刚买下程立德家的地,把谢家原有的两块地连成了一大片。置地对于做了快半辈子庄稼
的谢政堂来讲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刚置了地的谢政堂想要带着刚签了字、画了押的地契到自己父母的坟
前站一会,好让埋在地里的父母乐呵乐呵。
谢政堂来到自己父母的坟
前,注视着自己父母的坟
,把手伸进怀里摸了摸地契想把地契掏出来,可最后还是住了手;嘴角动了动想说点啥,可最后还是没把要说的话说出
。就是在坟
下面的死
前,谢政堂也是那么拘谨,也没动声色,也是摆出了那张没有笑摸样的脸。不知该
什么的时候,谢政堂总是先想到抽袋烟;穿着厚实的棉褂子走了半个多时辰的谢政堂,觉得有点累了,想蹲下来。可又觉得在父母坟
前抽烟和蹲着,有点不敬,谢政堂只好在父母坟
前啥也没
,一直直挺挺地站着。
离开父母坟
的时候,谢政堂又把手伸进怀里摸了摸地契想把地契掏出来,嘴角又动了动想说点啥,可最后还是住了手,住了嘴。
离开谢家坟地后,谢政堂往回走。走累了、站累了的谢政堂总想找块石
坐会,抽袋烟,歇歇。走着走着的谢政堂终于看到道边的一棵大树下放着几块夏天忙农活时用来坐下来歇着的石
,马上走了过去。谢政堂挑了块高点的石
坐了下来,把烟袋也掏了出来。谢政堂正要点火,石
的冰凉透过厚厚的棉衣让谢政堂的
也有了凉意。怕在凉凉的石
上坐久了落下点毛病,谢政堂赶紧起身,把烟袋揣回去,又慢慢地往回走。往回走了大约半个时辰,谢政堂转悠到了程渡
庄西面的谢家地界。
程渡
庄的好地不多,都在庄西面。在庄西面的谢家的地算得上庄里的肥地。庄北面、东面、南面都是地势低洼的砂土地,本来就瘠薄,雨水大的年
,往往被淹,顶多能有正常年
的七八成的收成。清朝同治年间,一个住在程渡
庄的外号叫“圣
”的识文断字的程姓后
查阅了《程氏家谱》,研读了庄南祖坟前的碑文和庄里龙王庙里的碑文,观察了程渡
庄附近的地形、地貌,写下了几行文字。这几行文字流传至今。传下来的文字的大意是:很久以前,自北而来的滦河的一个支流,流经此地时略微向东兜个弯后又兜回来,再向南流去;因河流在此处兜了个弯,水流平缓,最适合摆渡,此地就成了一个渡
;最早在渡
摆渡、居住此地的是个姓程的,一代代繁衍,就有了今天的程渡
庄,就有了程渡
庄的几百号
。而后不久,有
在程渡
庄东面取土,竟挖出条烂木船。根据“圣
”的文字记载,还有烂木船的考古发现,昔
河流的河床就该是程渡
庄北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