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魏文帝?魏仁帝?傻傻分不清楚(1/4)
《周理·考工记》中有记载——国之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不过,在如今的颍河之畔,太学的校训中有这么一条:——国之六职,百工为首!
通过这句话,可见…太学对于百工的重视。
 陆羽特地兴建工房,聘用大量的匠
,就能说明问题。 
 当然,对百工科目热衷的并不是太学的所有
,就像是曾经的曹沐一样,大多数太学生自诩为天之骄子,怎么会甘心去做一个木工呢? 
再说了,太学规定的是,每个太学生只需要掌握一到两门百工课程,对木匠没兴趣,他们还可以在以后去学锻造、去学冶炼。
这种科目,可是与战场息息相关的,放在后世,那就是大热的专业。
 故而,六十名太学生,真正好好学“木匠”这门科目的唯独一个五
小队。 
 其中包括曹
之子——曹昂; 
黄忠之子——黄叙;
琅琊名门诸葛氏的后裔——“诸葛亮”;
许褚之子——许仪;
还有就是典韦之子——典满!
像是夏侯衡、夏侯霸他们,对这“木匠”的学科完全不热衷。
 当然,学习“木匠”的过程很枯燥,曹昂与许仪,黄叙与诸葛均、典满在烈
之下对坐着拉大锯,劈开一根根长长的木料。 
 木
一次次倒下,锯条一次次被折断、压弯,每拉上半个时辰,都要用锉刀锉锯齿,使得锯齿锋利! 
还要学会拉磨斗弹线,墨线没弹好,弄得满手满身都是墨汁,极其狼狈。
所谓隔行如隔山,攻得了城池,真未必能做得了好的木匠。
 也就是曹昂、黄叙、诸葛均、许仪、典满,这五个老实
能耐下
子,不断的钻研,不断的尝试。 
而这传说中的“木牛流马”就更扯蛋了…
 仅仅凭着一本《作木牛流马法》,还有一个都不知道“木牛流马”为何物的工匠,他们六
就要完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工程”! 
呼…呼…
工房内,诸葛均摆弄着斧子与刨子,手上早就磨出了血泡,身上更是被撞得青紫,他感觉,睡觉都不能平躺,吃饭都拿不住筷子。
 在其它四
的配合下,七、八天才做出了一个摆不稳、站不直的木牛! 
 这木牛别说运送粮食、物质了,一
坐上去,摇摇晃晃散了架,诸葛均整个摔倒在地上,狼狈不堪。 
差的太远了…
究是如此,诸葛均还是爬出来,略微思索又与几个小伙伴讨论了起来。
“明明是按照书上的指导啊…不对,不对…咱们再看看陆总长的那本《作木牛流马法》的书籍,一定有哪里搞错了!”
诸葛均不死心,曹昂、黄叙、典满、许仪也不死心。
他们五个,因为各种原因…
对陆羽都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崇拜。
故而,陆羽说这木牛流马能造出来,他们一定要造出来。
“是不是这里…”
 五
围坐在一起,巨大的太学工房内,唯独他们五个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继续钻研。 
 经过了七、八天的磨合,五
小队也变得越发的默契。 
诸葛均耳朵上夹着炭笔,腰上别着角尺,正在默默的画图…
而曹昂手握炭笔,不断的总结之前失败的地方,更是与《做木牛流马法》上的文字一一对应。
 讨论过半晌后,许仪和典韦力气大,他们便继续一脚踩在木料上,两手臂一上一下的锯木
。 
要知道…
 造一个“木牛流马”,至少有五、六十道工序,画图纸、选木料、刨平木
、打眼等等。 
 最难的地方便是《作木牛流马法》中提到的助力机构,还有让他们五
一脸懵
的飞
机构、齿
机构、去柄连杆机构。 
 这是木牛流马的核心,可不是单纯的单
或者双
运输车那么简单。 
 之所以木牛流马发明出来后,在
蜀山地广为使用,便是因为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
带动飞
。 
 飞
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
的惯
,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制动机构,这就类似于前世汽车中的手刹!
 可以让木牛、流马在坡地上站稳,上坡与下坡时也保持一个惯
的速度。 
听起来,短短的几句话,似乎很简单…
可这里面需要运用到的物理知识与原理,可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不夸张的说,就算是陆羽比划着《作木牛流马法》亲自去尝试,都未必能造的出来这木牛、流马!
“再试一次…”
诸葛均作为总指挥,又开始了分配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