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能忍?不能忍!(2/2)
资,居然搞了个废品收购站,这种烂差事,顺理成章,当然是三房负责了。
伟中的老父亲,就是站长。
整天在垃圾山里刨饭吃,虽然不用自己动手去做,可每天忍受恶臭,是呆的么?
连废品站都抢?
此时牙齿都咬紧了。
橡胶厂是谁做起来的?
这是林岭东一手一脚搞起来的。
说是他的心血都不为过。
而他每一次做起来一个产业,就会被大房的抢走一个产业,真他妈抢习惯了?
宗祠的第一间工厂,是靠做装起家的,改开受惠的第一大行业,当属纺织行业,在广東开展三来一补,承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帮海外代工,把技术学会了,就自己搞生产。
短短几年,就搞得如火如荼。
新塘的牛仔,白马的裤子,中山的针织,佛山的童装,普宁的睡衣,東莞的毛织,花都的包包鞋子,还有沙河的飞机货,二八货,老十三行批发市场,还有中八路童装商圈,石井三元里尾货商圈,当时的广東供应了沿海半数以上的内销份额,外贸更是片布难求。
火得一塌糊涂。
就拿虎门来说,目前已经是全国最大的装出
基地。
这种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是最适合宗祠发展的,阿叔公拉起几百号搞工厂,是大岭山最大的一家,没有品牌,谁火仿谁,谁火贴谁。
家族的小辈成长起来之后,就负责专跑销售,成功也需要自己的努力。
大房二房,像林允瀚这些,霸占着广東市场,简直不劳而获,有的是求购商找上门来。
三房就没这么好过了。
林岭东一怒之下,86年,他才18岁的年龄,带着几个三房小辈,就带了几百块钱,跑去开辟圳市场,刚开始那叫一个苦啊,结果运气也好得不行,他们坚持下来了,恰好遇到
圳的蓬勃发展,出
份额大增,赶上了时代红利。
他们搞了两年,搞得有声有色,是他们一手一脚把圳做起来的,把中兴服装做进了国贸大厦。
可后来呢?
大房的眼红了,给他带了顶高帽子,说他有能力,让阿叔公把他调了回来,又负责橡胶工厂。
圳市场他不在,没多久就被大房抢走。
橡胶工厂这边,林岭东也是气运加身,做了两年,又搞了起来。
结果呢?
大房又给带高帽,港岛建立冷链运输,缺打理,又把他吊去港岛主持工作,短短两年又让他做了起来。
在港岛,就遇到shelly了。
上一世,他赘港岛之后,广東的产业被抢了个一
二净。
他做一个抢一个。
连一个废品收购站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