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彩色的石山(1/2)

清晨,甘州城内又恢复了嘈杂喧嚣之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各种商旅团队开始出发,没把这里当成真正的归宿,张骞的使团离开客栈时,不时有绿眼睛的西域商贩,投来诡异的眼神。

他们好像已经嗅到了来自长安的味道,那些健壮的骆驼所载的货物,从里面散发着诱的气息,让这些不安分的西域商贩不断侧目。

刘能瞪着一双豹子眼,不住扫视着那些别有用心的黄毛贼。

作为一名在武帝身边久经考验的卫士,他的各种器官都历练得相当敏锐,任何的风吹动都能引起他的警觉。

强盗的眼神和举止,完全与正常不同,所谓贼眉鼠眼的神态,估计天下都不出左右,刘能目光犀利地予以了回应。

商贩们马上收敛了起来,假装赶着自己的骆驼离开了,刘能就像目睹着被他威慑的狼群一般,直到这些走出了甘州城。

现在使团的所有骡马和黑驴,都要留下来,而要换成更加适合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城内有专门负责换牲的场所。

堂邑父陪同张骞一起完成了这笔易,雷少锋由于昨晚一夜未眠,外加饥肠辘辘,状态很差,张骞让他提前安坐在一只骆驼上,暂且休息。

雷少锋还在郁闷之中,但强烈的生存欲望驱使他,赶紧嚼了几馕,并喝了不少水,倚靠着驼峰,慢慢恢复着元气。

在这种环境中,无法奢求大家洁身自好了,雷少锋只能作罢,背包里的牙具暂且留着,等走出了沙漠,慢慢再用......

大约一百只骆驼组成了出城的队伍,这已经是规模不小的商队了,张骞带领使团向着茫茫大漠处继续挺进!

身后的甘州城很快淹没在了地平线下,耳畔不断回响着阵阵驼铃声,偶尔伴着沙鸣,回旋在大漠上空。

队伍一字前行,骆驼的步履缓慢而持久,骑在上面的感觉比骑马舒服了不少,雷少锋感到庆幸,和腰更加适应了这种骑乘之旅。

雷少锋心里明白,接下来的子,他们将在这无边无际的沙海中,不知要度过多少个夜,还要继续伴随着漫卷的风沙,以及白天的烈和夜晚的严寒。

说来奇怪,这片沙漠并不大,驼队很快走了出去,而且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大片彩色的山石,犹如彩虹般艳丽真。

骆驼相继停靠在一块滩涂之地,四周有零星的白杨树,笔直高大的躯,投下了片片绿荫,刚好可以让驼队躲避烈的炙烤。

堂邑父却突然跳下驼背,向着彩色的石山倒地跪拜起来,中还念念有词。

“万年不老之神山啊,护佑生灵不死之身,伊利袜拉毛麻轰......”

堂邑父说着“胡话”,张骞和雷少锋等无法明白他表达的真正意思,看样子无非是在祈福祷告而已。

张骞和众位来自中原的汉,对眼前这座“神山”同样感到惊奇,纷纷抬瞭望着,不过并没有像堂邑父那样虔诚地进行膜拜。

雷少锋微微一笑,他对色彩一向敏感,这种彩色的山石,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于风蚀的作用,长时间便形成了北方特有的山石风貌。

他在美院学习时,有专门的课程讲述了丹霞地貌的色彩分布特征,其整体表现为峰林-峰丛状结构、廊柱状宫殿式、窗棂状宫殿式、叠板状、陡斜状、泥状、蜂窝状、劣地式、巷谷式等八种丹霞地貌类型。

雷少锋不介意给眼前这些,进行一次美术扫盲讲解,但想了想,还是苦涩而无奈地摇摇,此举并不可取。

稍作休整后,驼队继续出发。

队伍沿着彩色石山的河谷地带前行,河床里的水早已枯竭,只留下斑驳的碱痕迹,夹杂着露的鹅卵石,骆驼踩在上面,并没有沙漠里行进那般惬意。

坐在上面的自然也不会觉得舒服,骆驼是沙漠之舟,松软的沙土才是它们的“高速公路”,可以畅通无阻。

张骞马上让堂邑父重新规划路线,他心疼骆驼的脚掌,即使多走些沙漠这样的软路,也比少走这些硬路划算。

这完全是出于骆驼的心理,而做出的决定,队伍很快又踏上了沙路,将那座彩色的石山,远远留在了记忆之中。

堂邑父还在不断回张望,他的内心肯定又经历了一次次的洗礼和膜拜......

之后,驼队仿佛进了沙漠的腹地,一座座呈三角形的沙堆此起彼伏,骆驼依旧按照一字行,在每一座沙堆的凸起部位前后行进。

踏过一座沙堆,紧接着是第二座、第三座,长此以往、连绵不断。

这就是穿越沙海的行进节奏,一切都将在缓慢的移动中,逐渐缩短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虽然这支驼队尚不确定最终的归宿,但走出沙漠,无疑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这样舒缓的节奏,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扰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