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漠孤烟直(1/2)
雷少锋欣喜若狂!
他果然打开了一扇窗户,明媚的阳光洒满了整间屋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眼前的景象却让他震撼不已......
房屋正中是一尊彩塑的菩萨造像,威仪端庄,又不失面部安详慈柔之美,两旁的造像完全不同,圆睁着双眼,不怒自威。
雷少锋倒吸了凉气,这里果然是座佛窟!
再看墙壁四周,更让他感到惊异无比,墙壁上居然画满了彩色的壁画!
置身其间,雷少锋作为一位研究绘画艺术的美院学生,完全被眼前这奇异而绚丽的景象所吸引。
这是典型的佛教文化元素,物造像和壁画内容,无疑都是宣扬佛法的经典场景,雷少锋心里不断震颤着。
自己虽然不是佛教徒,对宗教文化也不甚了解,但绘画艺术从来都是雷少锋追求的崇高理想。
面对壁画,雷少锋专注地审视起来。
眼前是一副描绘古代商队或旅行团,浩出行的场景,透过依然清晰可见的
物和车马形象,雷少锋隐约觉得,这幅壁画反映的是某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通过对物服饰和装备的探究,雷少锋用他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基本判断出壁画展示的内容,应该发生在汉代左右......
不知是何原因,自己的身体忽然出现了某种变化,雷少锋再也无法集中力,继续观摩壁画了。
他感到,一神秘而奇特的力量,正在将他托举起来,整个
仿佛已经飘在了空中,思想完全不被自己所控制了。
雷少锋隐约觉得,眼前壁画上的场景已经出现在了自己身边,他就像某个飞行物,直接飘进了壁画之中......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正在从陇西向西域进发。
一个归顺汉朝的“胡”、堂邑氏的家
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张骞称其为“甘父”,其他随从都是从长安一路带出来的脚夫和杂役。
“甘父,我们已经离开长安城一月有余,过了河西走廊,应该就不远了吧?”
张骞骑在马上,远眺茫茫戈壁,不由向身边的堂邑父问道,他虽然只有二十五岁年纪,但脸上已经布满了不少的风霜。
“张郎,此去大月氏何其遥远,我们这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啊!”
堂邑父曾经在西域一带生活多年,他非常了解这里的地理环境,也知道目前这支使团所面临的处境。
“武帝知此行的艰难和不易,随行车马物资准备的倒也十分充足完备,但越往前走,道路将更加艰辛,还要随时提防匈
的侵扰。”
堂邑父不无担忧地说道,匈是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控制着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
汉高祖刘邦为了抵御匈对中原地区的不断骚扰,曾举兵三十多万亲征匈
单于冒顿,企图一举击败匈
主力。
结果,刘邦反被冒顿围困于白登,七不得食,只得采用陈平的“奇计”,暗中遣
纳贿于冒顿的阏氏夫
,始得解围。
从此,刘邦再不敢用兵于北方。
后来的惠帝、吕后,和文景二帝,考虑到物力、财力的不足,对匈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
贵族,仍寇边不已。
文帝时代,匈骑兵甚至
甘泉,进
长安,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安全......
使团继续沿着河西走廊前行,太阳渐渐西沉,这是一个难得的晴,几十里之外的烽烟依稀可见。
“雷少,你为何躲在队伍的最后,难道不想见我吗?”
张骞在每个落来临之前,总保持着一个点检使团成员的习惯,这是他自离开长安后,每天都在坚持的一件事
。
现在使团除了生病而亡的三名随从之外,其他员都没有掉队,眼前这名叫雷少的侍从,是他几年前在长安城里结识的一名杂工。
雷少只有十七八岁,父母双亡,且没有兄弟姊妹,张骞对他一直十分关照。
“我......”
这名青年愣住了,他对自己是谁,好像完全不知,神色显得异常慌张。
“我叫雷少锋啊,对方怎么只叫我‘雷少’?而且我并不是富家公子,我应该在一个窟里......”
雷少锋的心中惊诧不已,自己好像是穿越了,但时空转换的如此之快,却使他无法适应新的角色了。
“你为何还呆立不前?快随我去前方!”
张骞显然对“雷少”的表现不够满意,从长安出发时,雷少可一步都没离开过自己,始终紧紧跟在他的身后,怕迷失在陌路之中。
雷少锋已经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了,他真的穿越进了张骞出使西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