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紧箍咒(1/2)
赵父保证完又关心起闺的学业了:“你这些天学习怎么样?有没有听不懂的,同学们好不好相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爹,放心吧,我都听的懂,同学们也相处得好,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埋学习还来不及呢。
不会有想不开在里面搅风搅雨的。大家也容不下那样的
,告诉老师后,自然会处置。要是真屡教不改的会被劝退的。”
“那就好,你记得一定要好好学,你看你才学了多久就会想这老多事了,可见读书明智这句话,老祖宗是没说错的。”
赵宝珠被赵父这一席话说的脸都红了,心想:老爹这可不是学校教的,是自己根据已经发生的史实倒推出来的。
占了这便宜实在惭愧,可又不能直言告诉父亲,只好让误会了。不
过要是能因为这个观念让家重视教育倒是也不是没好处,反正自己厚脸皮,多夸夸还挺让
高兴的。
时间就这么溜溜达达的到了52年1月4号,这天正是腊八节。
赵母带着几个儿媳一起熬腊八粥,习俗么总是要遵循的。
不管贫富,今天的这碗粥总是少不了的,无非就是粥的浓稠度,里面加的东西贵贱不同罢了。
反正赵家这碗粥今天是到了桌子上的。
赵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只要你讲话的时候,不要的到处都是,还真没
管你。
最齐的也就每天吃饭的时候了,一家子坐在一起说会话,也挺快活的。
赵家兄嫂几上晚课已经有个把月了,所以这次说的话题也就这个。
为啥要说这个,其实很简单,其他学的东西暂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赵三哥学的科学种植,又因为不到季节不能实践。
可赵二嫂学的东子已经能看出来成效了啊。
赵家养了七八只母,这段时间赵二嫂将学到的东西,全都用到
身上去了。
可以说赵二嫂放在两儿子身上的心思还没来得多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二嫂的心思没白费。这母都胖了不少,连下蛋都勤了。
往年进冬季,母
就不
下蛋,现在一天还能捡3、4个,走地
,
蛋的个
小。
一斤蛋能有十来个,收购价能卖到2毛5一斤,一个月光是
蛋都能多卖2块多。
账是经不住算的,往常没注意的东西被赵宝珠这么一提醒,大家都激动了。
赵二哥惊讶媳的战绩:“原来还真有叫
养东西的学校啊,而且教的东西还蛮有用。
你们说这文化可真有意思啊,他们都没下过地,教出来的东西确是真实有用的。”
赵宝珠:“二哥,家哪是没下过地啊,
下地的时候你们又没瞧见,这些方法都是做过实验的。
没用的方法就舍弃掉,有用的才写出来教你们,这么当然有效果啦。”
赵二嫂迷糊:“小妹,什么是做实验。”
赵宝珠顿了一下,满脑袋想着怎么用最简单的话,能给这看过来的八双眼睛解释清楚:“做实验就是,比如,我是说比如啊,二嫂今天想了个新办法觉得能增加产量。
但是没有证据能证明,所以就买了10只一半用以前的方法养,一半用新方法养。
看看哪种方法养出来的肥不生病
下蛋。要是能比得过就证明这新方法能行,比不过就不用这方法。”
赵三哥摸了摸脑袋,觉得这办法替换到自己种田上面也没问题啊:“那这么说,教我怎么种地也是经过实验的啦,那我春耕按书上说的做,是没问题的咯。”
赵宝珠:“三哥,有这么一句话要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写的都是别的经验,你要做到书本跟你的经验相结合才行。
要是有一天按你的方法,种出来的地,比书上的好你也可以写出来。”
赵三哥惊讶:“啥,我还能出书了,那这样我岂不是也成了文化啦。”
赵宝珠大笑道:“对,三哥,你也是文化了。”
说笑完又瞟了一眼因为会做木工活,显得有些吊儿郎当,对这些话并不怎么上心的赵二哥。
不动声色的下套:“二哥,我听木工厂的说,你们那木工活,技术好的
可以当大师傅带学徒。
到时候事都让学徒做,自己只要动手做最有技术的部分,轻松体面还能拿高工资,否则就只能当
学徒,
最苦最累的活了。”
赵二哥听完一激灵:“老妹,你说的是真的吗?”
赵宝珠忍笑,扯出后世万能的朋友,现身说法:“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他爹就是木工厂上班的,不过他不会木工活,只能下木料。
平时回家就对着家里说这些,老羡慕了,经常感叹自己没有把握机会好好学,不然也能当大师傅了。这可是他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