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重回钱塘(2/3)
立足当世,如何与佛门争雄?
张长夜离开后去看望长生,推门先见到李长风,道:“五弟,三师兄怎么样了?”
李长风面容俊雅,乌发长须,气正神清,倒是上品的美男子。前些年因进言忤逆了孙冠,于山后修舍里闭关,从不见客,这次要不是长生
命垂危,需要仰仗他的医术,估计也不会出来。
“尚好,七后会苏醒,静养一年,行走坐卧和常
无恙。但要重筑道基,没有五年晨光是不行的!”
“五年!”张长夜微露愁容,他在鹤鸣山和长生结盟,彼此依靠,互为奥援,这才能勉强保持住话语权和存在感,如今
长生重伤,单靠他自己,根本无力和范长衣、韩长策等
抗衡。
坐在床边,看着形容枯槁,几乎没了形的
长生,张长夜默然不语,如丧考妣。李长风心如明镜,却也不会贸然开
去劝慰他。鹤鸣山这些年几个大祭酒争权夺利,上上下下闹的乌烟瘴气,真是看着就觉得烦闷,可是不知天师究竟怎么想的,不管不问,任由他们去折腾,甚至还有些默许和纵容。如今被六天轻易的潜
鹤鸣山,盗走祖师爷法剑,不正是内斗造成的恶果吗?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啊!
李长风背对着两,站在窗户边,窗外山翠叠青,暮云散尽,夕阳如血刺目,他突然有种明悟:天师道正如这暮气沉沉的天色,已经
落西山!
一时房内三位大祭酒皆寂静无声。
经过近一月的舟船颠簸,五月初三,徐佑安全抵达钱塘,趁夜色避开耳目重明玉山,不等稍歇,立刻召来何濡、左彣,和清明一道在密室商议。
“此次弄险,侥幸脱身,清明当为首功!”
徐佑对清明不吝赞美,左彣奇道:“清明呢?”话音刚落,后心突然一痛,他来不及躲避,也不能躲避,对面就是徐佑和何濡,双指捏成剑诀,从腰间往后刺去,身子攸忽倒转,同时单手击地,如离弦之箭,从诡异之极的角度反扑而去。
能彻底瞒过他的六识,潜密室行刺,修为已经到了可怕的地步,所以一出手就是雷霆之势,务求阻上一阻,让徐佑逃命。
“咦!”
刚作反击,敌方才那凌厉的气机却猛然消失无踪,左彣这时也看清了对方,收势倒退,瞬间回到原位。
就如同他根本没有动过一样!
“清明,你越品了?”左彣毫不介意清明的突然袭击,发自肺腑的高兴溢于言表。
清明躬身施礼,笑道:“是,已开五品的山门。左郎君勿怪,是郎君说让我给你个惊喜……”
“果然是大惊喜!”左彣的笑声极为爽朗,他向来磊落,心胸宽广,不会觉得清明晋位小宗师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反而顿时觉得轻松不少,道:“好,有你我携手,足可保明玉山不受任何贼子的侵扰。”
这不是大话,南北两朝武者众多,可九品的并不多,而能够跨越重重天堑成为小宗师的更是屈指可数。许多世族大家能有一小宗师坐镇,已经算是厉害了得,单单明玉山现在就有了两位小宗师,说出去甚至有些骇
听闻。除非被朝廷派兵围剿,或者被一姓门阀率众多部曲犯山,否则的话,一般的刺杀和冲突不会再有任何危险。
外部的武力威胁,至此完全可以抛之脑后,徐佑需要心的是,如何尽快从灵宝五符经里找到道心玄微大法的秘密,毕竟留给他的时间,真得不多了!
当下说起在清明里的经过,听的何濡心醉神迷,大恨没有亲临
阵,失去了和先贤过手试招的机会。清明将盗来的几样宝物一一呈上,先是张道陵神龛里的《九鼎丹书》和一个造型怪异的玉杖。《九鼎丹书》和《三皇秘典》都是张道陵得以扬名的重要道典,《三皇秘典》早不知所踪,没想到《九鼎丹书》竟藏在戒鬼井后的神龛中。
至于那玉杖,长三尺,杖身晶莹剔透,闪烁着莹光,两条紫、青双蛇盘绕其上,蛇吐信,拱卫着一只妖物的
颅,看上去十分狰狞可怕。
“这是什么?”左彣好奇问道。
何濡伸手摸了摸,骨冰凉,玉质极好,认真打量了片刻,道:“
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
状。这或许是千巫教的图腾和信物……”
徐佑和清明齐齐望过来。
何濡接着说道:“千巫教以前盛行于益、荆、湘三州界,为诸多蛮族共同信奉的神灵。教内多巫祝,分男
阳,男为觋,
为巫,祭
祀,敛钱财,以巫法害民,后被张道陵连根拔起,渐渐衰落。但百足之蛇死而不僵,千巫教时不时的就会死灰复燃,时至今
,仍旧被五溪蛮奉为正宗!”
“五溪蛮……”
徐佑拿起玉杖,从到脚瞧了会,笑道:“苍处是徐家
,想必知道这东西的底细。不过,此物我们得来不正,暂时不能找他辨识,等
后机缘到了,再细究不迟!”
张衡的神龛里倒是平平,只有一块不知什么材质的木刻成的木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