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六天故气(1/3)
“苏棠的尸体被邱原派兵抢了回来,只是被大火烧的不成样子。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我将其收殓后暂时放在吴县城外的寺庙里,等钱塘平定,再移棺回乡,择一风水胜处安葬。”
徐佑没有做声,何濡看了下他的神色,道:“要是七郎觉得不妥,也可以先把苏棠葬在吴县。西郊有块地,阿五去看过了,乘金相水,浅得宜,只不过那地是陆氏的田产,可能要麻烦顾允去讨个
,价钱不是问题……”
“不用麻烦了,你安排的极好!她生前煞了钱塘的小桥流水,死后想必也愿意魂归故里。吴县固然上佳,却终是异乡!”
徐佑邃不见底的眼眸里掠过几许淡淡的哀伤,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江南秋色还是如斯动
,但那个特立独行、不为世俗所容的
子却已经不在那么鲜活的反抗着这个世界。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如果不是因为他和刘彖之间的恩怨,苏棠本不必牵扯到这场纷争里,或许能够在局中保住
命。
或许吧……
“自古佳薄命,发生这样的事, 并不是谁的过错,请七郎千万节哀!”
徐佑眺望着九天云外,缓缓点了点,道:“我知道,生死有命,强求不得。以后的
子会偶尔想起她,却不会悲伤太久,你放心!”
重新回到宴席,众只谈风月,不谈国事,难得的放松了一番。等兴尽而散,徐佑、宁玄古、何濡、左彣四
前往房内,分宾主坐好,徐佑恭敬的问道:“既然孙冠
了金陵,天师道跟此次扬州兵
自然无关,那都明玉为何起事,还请真
为小子解惑!”
何濡左彣他们事先也知道了孙冠的事,对都明玉的身份来历以及目的都觉得迷惑不解,同时神一振,望向宁玄古。
“说来话长,我跟都明玉其实并无往来,只是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娘,她天资聪颖,
通道法,许多见解发前
所不能,若归于道门,必是我教的大幸。所以动了怜才之意,想要把她收归门下,稍加点拨,十年后即可继承我的衣钵。只可惜她沉浸无为幡花之道,不愿敬奉三天正法……”
天师道以三天正法为根基,徐佑是知道的,可什么是无为幡花之道,却从未耳闻,奇道:“无为幡花?”
“正是!你们始终猜不透都明玉的目的,其实这里面牵扯到了四百年前的一段公案,所知者甚少,了解内者更是寥寥无几,故而一时看不
。”宁玄古娓娓道来,将延续数百年的道门内斗呈现在诸
面前,道:“伏羲、
娲之时,老君显化世间,各作姓名,因出三道,以教天民。那时八十一外域皆奉我华夏清约大道,被称为‘六天治兴、三教道行’的盛世。到了汉时,群邪滋盛,六天气勃,三道
错,鬼魅纵横,以致百姓不能分辨真伪善恶,天民夭毙,
死狼籍,
间已成炼狱。所以老君再次授张陵张天师为‘太玄都正一平气三天之师’,率正一明威之道,罢废‘六天’,以三天正法代之,始有天师道这四百余年的兴旺。但六天虽废,其心不死,多年来潜藏民间,广纳教众,自称修无为幡花之道,意图反击三天正法,重现六天盛世。所以,无为幡花,在鹤鸣山天师宫内,还有一个不为
知的名字,叫做‘六天故气’……”
左彣啊的叫出声来,道:“六天治兴、三教道行?七郎,当初四夭箭行刺红叶渚,月夭和飞夭临死时好像都说过这样的话……”
“六天治兴,三教道行。天地不长,无形自障。天地不老,故成大道。道本无形,莫之能名。赤书符命,化为长生!”
徐佑回想月夭死前的那一幕,红叶红袍,黑发碧眸,印象何其刻,道:“我原以为这些话只是四夭箭痴迷于得道长生,故而在死前求得解脱的胡言
语,类似于道门的靖室悔罪,却没想过还跟什么无为幡花、六天故气有关……”
他没有对宁玄古说实话,当初听到“六天治兴、三教道行”的字眼,确实想起了前世里看到过的那些相关资料。若说无为幡花之道,他没听过,可‘六天故气’这四个字却如雷贯耳。
简单来说,所谓六天故气和三天正法之间,就是天师道摒弃黄老道和太平道而刻意营造出来的对立关系,和之前的道教割裂开来,以正本清源,彰显其道门正统的无上地位。
只是徐佑后来有意打听,在这个时空里,《上清天关三图经》尚未问世,们根本没有“六天”这个概念,哪怕何濡学究天
,也不明白六天治兴、三教道行的含义,所以暂时放下疑问,没有过多的探究其中的底细。
宁玄古道:“我对四夭箭所知不多,单从这几句话并不能推断他们的身份。不过,若是真的信奉无为幡花之道,那就跟都明玉是同路无疑。”
徐佑想起四夭箭的令牌,让左彣去找秋分取来,转给宁玄古。宁玄古拿起令牌仔细审视,过了良久,叹道:“没错,这令牌背部的云雾缭绕之山外山,就是传说中的酆都山。山中有六宫,分属于六天统治,自大而小,称为天主。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