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立后之争(4/5)
呢!可惜这沈家小姐,不过是个才十几岁的小姑娘,如今这么一闹,官家若不纳了她,后教她怎么嫁
呢!”
赵恒挑了挑眉:“听你这意思,难道是力劝朕纳了她不成?”
刘娥并不愿意说,但如今总得有个解决之道:“如今官家要立我,朝臣们又荐她,都顶在那里了,这也不是办法。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既然有先皇后的遗愿,又有朝臣们力保,倒不如将沈家儿纳进宫来。到底是立她,还是曹美
杜才
,则要察其
,以后再说罢了!如此,既不叫官家为难,谅朝臣们也无话可说!”
赵恒亦知此理,叹道:“朕真不知道他们这般多事是为什么。为这点事闹了这么久,倒比朝堂上的正事还要紧。”
刘娥心中暗道,这可不是比正事还要紧吗?水旱钱粮看着要紧,不过也就一件公事罢了。而立谁为后,却系着朝政今后的走向,影响着至少将来几十年的格局,怎么由得朝臣们不急、不争、不闹、不抢?
依赵恒之意,自然是想立刘娥,只是北派的大臣却是不肯,一来刘娥出身寒微,二来刘娥出身蜀中,结姻江南,更得南派大臣拥护,三来刘娥无子。所以他们更希望拥立沈伦的孙,就因为这位小娘子的身份,刚好在这三条上,都符合北派大臣的要求。出身名门,属北派阵营,年轻有可能再生子。便是南派大臣,有拥立刘娥的,也有拥立杨媛的,好歹杨媛出身南方,比刘娥更占优势的是她出身将门,而且比刘娥年轻又曾经生过皇子,将来生下皇子的概率更大。
谁也不希望这时候大家拼了老命地争,结果这个皇后生不出儿子来,将来江山照样属于不知道哪方的皇子或者皇侄来。
但赵恒却不愿意让他们继续争下去了,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不想让他们继续拿这事当成焦点。
过了数,就与群臣微露心意,就说
言未必可信,中宫重要,不能不知贤愚,要先进宫来看看。于是过了数
,就下诏沈伦孙
沈氏
宫,封为才
。
立后之事,就此告一段落,不复有提起。然而,表面上的狂
虽然平息,低下的暗流却更转为激烈。
此时后宫之中,只因为沈才的
宫,而引起了一些不平静。
沈才以新皇后的热门
选身份
宫,且她年轻美貌,青春活泼,皇帝又有语说是“暂为才
”,一时间也有不少妃嫔上前趋奉的。
她一进宫,曹美、杜才
就前后脚来拜访送礼,虽前二者资历在她之上,但待她亲切可
,竟有些奉承之意。
没过两,嘉庆殿刘德妃就派
请几位新才
到殿中品香。
嘉庆殿的侍引着三位才
进来,亦是沈才
走在前
,她这边谨慎低
,但却是处处留意。
就见着院中开着几处海棠花,又有假山边两只仙鹤互相梳翎。此时皇后之丧已过,宫们也换了新鲜打扮。就见着廊下宫
们嘻笑争妍,亦有
喂着廊下的鹦鹉,那鹦鹉忽然吟诗:“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
众怔了一下,齐齐笑了起来,连沈才
也不由笑了一笑,满心的戒备与紧张竟也似少了许多。
那侍引她三
绕廊
内,又道:“德妃与众家娘子在水榭品香赏画。”
嘉庆殿后是一处水榭,原不属于嘉庆殿,改造以后却只能从嘉庆殿出来,方能到这水榭赏景,便是将那处水榭单独圈给嘉庆殿赏用。
但见水榭之中,有着四五个妃嫔,十余个侍站在水榭内外侍候。沈才
不敢多看,只跟着那侍
上前向德妃行过礼,就听得德妃道:“沈妹妹、徐妹妹、陈妹妹不必拘礼,都是一样的姐妹,怎样自在便怎样。”
沈才站起身来,就见着一个明艳的少
拉了她过来,笑道:“姐姐说的是,妹妹随我来。”说着给三
介绍起来:“这是曹娘子,如今住在栖云殿;这是杜娘子,如今住在祝禧殿;这是戴娘子,如今住在蕊珠殿。我住在玉宸殿,妹妹们有空来,尽可来寻我们玩。”
沈才便知此
是杨媛了,忙逊谢道:“多谢杨娘子。”又跟着她一一认了诸
,各自行礼。先帝时妃嫔较多,今上在位十几年,到如今也就是眼前的几位妃嫔。原来诸
初
宫时,低位妃嫔合居一宫,倒有许多宫院空着。郭后去世后,因又有新
进宫,此时刘娥代摄六宫事,就请旨给诸
迁了宫室,如今这些早期的妃嫔,都各据一宫。虽然位份不够不足以住进主殿,但眼看也是时间问题。一来省得诸
聚在一起生事,二来大家住得宽敞自在,也是好事。
除服之后,换上新装,一时宫中气象俱新。刘娥就道:“如今已经除服,又有新姐妹到来,我想着这几年大家拘束,如今也可松快一二。”
沈才听了这话,心里思忖她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却应答道:“自然是谨尊娘娘的吩咐。”
她只道是刘娥会因为之前的事而对自己有戒防之心,打点了满腹的应对之词,不能让挑出事来,又不能过于弱了声气。其实她对于自己以这个身份进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