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赋诗劝学(2/6)
是只做事,做得再好,恐怕也仅止于此了。”
陈大车摇:“可惜啊。大宋一统,地无分南北,均是我大宋臣民。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为天下望,却划地为牢,执着成见,排斥南方
,真是枉负了我当年对他们的敬仰。”
刘娥道:“知见为障,成见如山。之所以有成见,是因为成见让他们觉得安全,可以明白地区分敌友,可以迅速地决定进退。世界上许多的规则都是
订的,而愿意去制订或者遵守的
,只不过是觉得这样更方便而已。所以,有能力的
是可以改变规则的。便如这王钦若所做的一样。北边的大臣们占据了名份大义,他想改变仕途命运,只能以修史而扬名,这《册府元
》修好了,固然是有利于天下的读书
。可这以史为鉴,名份大义的解释出自他的手中,他的名望自然就起来了……”
陈大车听了这话,顿时明白,道:“正是,等书修好之,自然就是他
阁拜相之时。”
杨媛没听懂,只急道:“朝堂上的事,与咱们何,姐姐尽说些不相
的事做什么。”
刘娥笑道:“那媛妹要我说什么?”
杨媛:“姐姐什么时候封妃啊,我就不信,姐姐会永远居于这九嫔的位份。”
刘娥与陈大车相视一笑。
陈大车道:“有唐一代近三百年,科举取士不过六千多,可仅先帝在位二十一年,科举取士就逾万
,何曾不是侵占朝堂大臣们荫封故旧的利益。可此事于天下有重大贡献,自然得到士子们的拥戴。”
赵恒走了进来,正好听到最后一句话,哈哈大笑:“哦,朕一进来,就听到你们在奉承朕,可是知道朕要过来,故意说给朕听的。”
陈大车白了他一眼:“我正与刘姐姐闲聊,谁知道你来了。我要说官家好话,也当面说,何必背后说。”
赵恒就道:“那你说说看,士子们为何拥戴?”
陈大车道:“那自然是有好处啊。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车马任坐,华堂任住,良田凭得,高门争着嫁,这世间有什么能比读书做官更划算呢!”
赵恒听了这话,忽然怔住了,众也不解,就看他呆立了好一会儿,击掌叫好:“你这话说得好,朕要写下来。”他说着就疾步到了书案边,奋笔疾书。
“富家不用买粮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常向窗前读。”雪白的澄心堂纸,飞墨走笔,浓浓地落在最后一个“读”字的最后一点上,赵恒提起笔,端详了一下,笑问身边的刘娥:“朕这首《劝学篇》如何?”
刘娥念了一遍,笑吟吟地道:“大白话大俗话,却是非天子不能言此的大老实话。”
赵恒大笑掷笔道:“不错,朕这是写给不读书的看的,正是要这样的大白话,大俗话。要让不读书的
,听了这样的大白话,大俗话,觉得读书是件好事,大大的好事。
都要争着去读书,这样,天下才会有更多的读书
来为朕所用。”
刘娥微笑,她可以预见到郭熙看到这样的诗篇,会说什么样的话。这样的大白话大俗话,恐怕会令皇后娘娘在嗔目结舌之余,言不由衷地说上一番自承愚昧不能解圣意高远的雅话。
官话套话雅话,且让朝堂上夫子们说去罢,独有天子,才敢说这大白话大俗话,也是大实在话。昔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今吾以天之灵,与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己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准南王作招隐诗“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唐太宗说:“天下英雄皆
吾彀中。”
这其中种种,皆是一理。当今天子今这首“劝学篇”,便是将天下
心中所有种种所欲,一网打尽地端上来,叫天下
都
了这彀中,除此也无处可去了。
新政已经推行一年多了,果然大见成效。赵恒心中满意,便有心将科举再行扩大,朝中裁减那些陈年的荫封官,便为的是让出位置来,让天下的有才之士通过科场比试取而代之。中原百年战,因此重武轻文,国家百废待兴,自然是诱使更多的
来投
科举之中。也只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摆在眼前,天下
才会投
此彀中。
转眼间,赵恒登基已经有五个年了。这五年来,蜀中的动
早已经平定,辽国数次小规模地侵扰边境,也都被打退,四海升平之余,赵恒下旨各地开渠治河,免赋税开荒田,收集各地农桑秘方由户部颁行天下。此时秋收已过,各地均传来佳音,今年稻粟桑麻茶豆等都获得了远胜以往的大丰收。更又喜今年开科取士,取中的王曾李迪等
,文章才华,又远胜前几年的举子。因此赵恒也甚是高兴,接受了百官建议,下旨今年的重阳节,与文武众臣,皇室宗亲,在琼林苑举行盛宴,普天同庆,与民同乐。
整个大宴,内宫之中便是由皇后郭氏主持。郭熙自一个月起,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