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君心似海(3/4)

:“这天热得很,少爷读书辛苦了。爹娘日夜牵挂你,念叨来念叨去。天天到院子里看云彩下不下雨,云彩没盼来,倒把少爷你盼回来了。家里人人都说若把这盼儿子的心用在求雨上,雨也求来了。”

郑垣不理她只向二老问安。

郑父一脸严肃道:“姝宁先跟你说的话,你应该先回答她。”

郑垣无奈这才看向她一眼,说:“嗯,你也辛苦了。”

她真是受宠若惊,忙摆手,道:“不辛苦,不辛苦。”

他说道:“爹,娘,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二老听见他说不走了,忙问:“好好的,这才读了半年书又怎么了?”

他解释道:“别误会,是京城的白马书院来了位大儒,方孝儒方先生。我们几个纨绔子弟商量着去他那读书。”

郑母一拍大腿,说:“这是好事呀,好好的孩子怎么说自己是纨绔子弟呢。”

他说道:“你们以前不就是这么说我的么?”

郑母笑道:“那都是以前,再说就看打了。”

郑父在一旁反复念着方孝儒的名字,猛地想起,说道:哦,那方先生我认得,他可是昭文馆大学士,曾经太子的启蒙恩师呀?都说他脾气怪,做法怪,教人的法子更怪,就这还有不少人求学与他。要做他的学生可不简单呢!”

郑垣道:“正是呢,方老先生说他怕热,要等天再凉快些才开讲学堂。所以我还有时间温习功课。”

郑母道:“再好不过。你要东西要钱要办事跑腿全找姝丫头。如今呀她管家,你缺什么尽管找她要。”说着话一把将郑垣拉在姝宁面前。

他二人直愣愣的面对面站着,很是不自在。

姝宁退后一步,道:“请母亲放心,您既然让我管这个家,我自然竭尽全力把该置办的都置办好。少爷要读书考白马书院,要做方先生的弟子,这是咱们家的头等大事。那我肯定什么都先紧着少爷来,怎么会缺东少西的等少爷来问我要。”

郑母狠狠斜了她一眼,心想:这个傻孩子呀!

她知道他读书辛苦,便隔三差五的送来吃食,不是酥酪,就是绿豆汤,还有冰镇西瓜,茶果酥饼之类。虽然他每次都是冷冷的说一句“不吃,拿走。”但她还是每天变着花样地坚持送来。

他气的真想在《郑氏家训》里加一条:“若想书房保安宁,快点远离卢姝宁。”

这天寅时,天刚蒙蒙有一点亮。

他就站在院中大喊一声:“卢姝宁,你给我出来。”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唤她的名字。

慌得她趿着鞋就跑过来了,问道:“少爷,怎么了?”

他来到海棠树下说:“为了防止你今天送粥明天送点心的打扰我读书。我们以树为界,这半边是我的,那半边是你的。谁也不许越界,听明白没有?”

她点了点头,道:“嗯,好,那树算是谁的?”

这个他还真没想到,树算是谁的?他随口答道:“树?一人一半吧。”

她附和着:“哦,一人一半。”

她很开心,如今,她拥有了一半的树。

七夕佳节,京城每年都会有盛大的灯会。元夕的灯会跟这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青年男女,新婚夫妇,老人孩童,商贩杂耍,说书评话,还有观不尽的灯海,赏不完的夜景。热闹自不必说。卢姝宁也是听说过没见过,一直想去逛上一回。

她知道他是不会去的,一来他不喜欢这种热闹,二来他要抓紧时间读书。

到了晚间,郑垣在饭厅唤人

姝宁跑来,道:“少爷不用叫了,家里只有我,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就好了。”

他一面坐下,一面问她:“阿金和小新他们呢?怎么一个都不在。”

她道:“我放他们假,都逛灯会去了。”

他又问:“那我爹我娘呢?”

她道:“也去了,家里只剩你和我了。”

他道:“你怎么不去?你不是天天都吵着说要逛灯会,说长这么大,只见过汾阳的灯会没见过京城的灯会么。

她笑道:“我若再走了,家里就剩你一个人了。”

他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站起来,道:“你呀你,我就知道你们在合伙算计我。”

她见不妙,赶紧说:“少爷,今天晚上吃包子,我包的,肉馅的。”

他没好气道:“不吃。”

她答了一声“哦”。

他气呼呼的转身就要走,又转回来冲她嚷道:“卢姝宁,我告诉你一句话,你用错了心机,也会错了意。想让我中你们的圈套,没门!”说罢转身就回书房了。

她从饭厅出来,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廊子下对着灯笼发呆。

中秋刚过不久,南风转凉,郑垣如愿考进了白马书院。这天他一进门,她特地恭恭敬敬地来在他面前,行了个大礼,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