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刷了一波好人缘(1/2)
莲蓬在北地是个稀罕物,虽然数量少,但卖的价格却非常之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里正组织手,把莲蓬运去了州城他儿子做事儿的那家酒楼。
酒楼给了他们一个相当漂亮的价格,里正扣掉请做木筏子的钱之后,分到李家的银子居然还有六钱之多。
后面收莲子、莲藕的银子,里正是合在一块儿给大伙儿分的。
所有帮忙收莲子、挖藕、装车的村民,一个壮劳力,里正给分了一两七钱银子。
只能做清洗、挑拣这一类轻省活计的或者半大小子,里正给他们每
分了一两二钱银子。
少数家里只有老弱病残的,或者就是单纯犯懒不想活儿的,里正也给他们每家分了一两银子。这些
靠的就完全是他们“燕山村村民”的这个身份了。
至于李家,因为出工出力的劳动力多,李家一下子就分到了十三两五钱银子。
除此之外,里正还给了李家一篓子最好的莲藕,奖励他们把这条赚钱的路子,无偿的告诉村里。
这事儿里正是当着村里很多的面堂堂正正做下的,顺带的,他还把李老汉一家不吃独食儿的事
大肆宣扬了一番。
因着这个,村里对老李家瞬间好感大增。
除了少数贪心不足、眼红李家得了大笔银子又得了里正额外奖励的,村里的其他
,在银子拿到手后,都一脸激动的去找李家
道谢了。
李老汉一家收获感谢若、承诺若
——很多
主动表示,过几天会来帮着李家起新房子。
是的,李家已经买下了自家宅子旁边的一大块空地,为的就是能在上冻之前,把给大郎他们三兄弟娶媳儿的新房先给盖好了。
好不容易和激动、兴奋到无以复加的村民们分开,李家揉着笑僵的脸,一起回了位于村尾的自己家。
一进院子,李老汉就把银子给了自己媳
儿。
李婆子捧着银子,高高兴兴的回屋去翻钱匣子了。
李老汉则是站在庭院中央,笑着吩咐自己的大儿子,“明天你去找隔壁村的冯老三,请他帮咱家起几间屋子。”
托媒给孙子说亲的事儿李老汉一个大男
不好直接掺和进来,但给孙子们准备新房的事儿,李老汉却是当仁不让,必须要跟着
心的。
李老大响亮的“哎”了一声,“那咱还是起土坯房?”
李老汉点了一下,“起土坯房吧,先起四间。咱们家,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他大孙子十六岁,二孙子和三孙子十四岁,小儿子十三岁,四孙子十二岁,五孙子十一岁,这一个接一个的半大小子,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哪一个不得娶个媳回来一起过
子?
他现在要是大手一挥,给大孙子他们三兄弟盖了青砖大瓦房,那他以后是不是也得给小儿子和其他孙子准备青砖大瓦房?
再加上他们家男丁如此之多,等再过几年,他们家光是给成年的男丁赎兵役,每三年都要拿出不小的一笔银子。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哪一桩、哪一件不都得抛费大笔银钱。
跟他们家未来几年需要花费的巨额银两相比,他们今年靠着卖山薯、河鱼、灵芝以及其他药材攒下的这点儿银子,也就只能算是久旱之后的一场及时雨了。
可以救急,但却还远不到可以让他们高枕无忧的地步。
“爹,您别担心,以后我和大郎他们会赚很多银子回来的。”兴奋完了,李老大等各自走开去做事了,李淑则是软着声音开解自家老爹。
李老汉抬手摸了一下自己宝贝闺的
,“好闺
。”
闺的嘴甜乖巧,让过了大半辈子苦
子的李老汉,暂时忘了压在他心上的那些“大事儿”。
李老汉是十四五岁的时候逃荒到燕山镇的,家里的亲都已经死在了逃荒路上,李老汉就也没了再回老家的心思。
他想在燕山村落脚,同时却又不想和村里的其他住的太近,给
单势孤的自己招来太多窥探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躲清静,当时的李老汉跟村里买了位于山脚的一块荒地作为自家的宅基地。
李老汉很谨慎,他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逃荒的经历却教会了他财不露白的道理。
虽然手里有钱,但他却没有立刻起屋子、买田地。
在村里落了户、买了一块光秃秃的宅基地之后,李老汉就去了燕山镇找活儿。
他做事勤快,要求的月钱又低,很容易就在镇上的一家粮铺站稳了脚跟。
在粮铺做了三年伙计之后,他这才用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钱”在燕山村盖了三间土坯茅屋,买了两亩中等田。
买了田、盖了屋的那年冬天,他赶在过年之前,娶了勤快能、
子泼辣的李婆子进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