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又来了个奸臣(1/2)
怪不得陛下这般淡定!
由蒙恬率领十五万大军,捏死一群渣渣叛军,可不就跟捏死蚂蚁一样简单么?
李斯欣喜的同时,又是震惊万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胡亥这种提前预判的作,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之前就预言过大泽乡陈胜吴广叛。
朝中群臣都没太当回事,胡亥早已料敌先机,征招大军去了!
李斯不得不服。
陛下真乃天命之子!
“陛下英明!”
“有蒙恬将军率军平叛,陈涉吴广之流必将灰飞烟灭!我大秦有陛下这般明主,也必将.....”
“那啥,朕没让蒙恬带兵平叛。朕让他带着十五万,继续修直道去了。”
任何一个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不断重复两个过程。
吸收外来的文化,与对外传播文外。
秦朝之前,也在大规模的吸收外来文化,以及向远距离输送文化。
比如将秦国的关中文化,不断输送给东方。
比起向东的输送与吸收,向西向北的文化流,就没有那么顺畅了。
由于疆域和割据形式的限制,传播范围相当有限。
这时,就需要较为发达的通
道,打通西北。
要致富、要传教,先修路!
直道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内蒙九原郡,贯通南北,绵延七百多公里。
最初,直道由蒙恬率长城军团修建,目的是方便行军、运输补给等等。
到了西汉,直道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军事通道了。
汉武帝以秦直道为基础,继续向西北疯狂修路,为“丝绸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客观支持。
从此,西方的特产胡麻、石榴、大蒜等作物,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源源不断的传中原。
优良的马种也从这条路传中原,改良国内马种。
秦朝耗费两年修建的直道,虽未彻底完工,对后世的商业、文化、战争、畜牧业等影响显著。
直至后世,老外仍然称咱们“china”(秦)。
李斯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拥有几千年后的眼光。
匪横行,大秦百姓惨遭匪患,丫的还惦记着修你那
路呢?
李斯连忙疯狂劝阻!
胡亥脑袋有些发胀。
无奈,只好跟李斯反复强调修奇观的重要,淡化陈涉吴广的危害。
也不是胡亥不愿出兵讨贼。
陈涉吴广只是打个的出
鸟,很快还有一群反贼要冒
。
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已经传遍大地,现在动用中央军全力围杀陈涉,已经失去了意义。
手上就那么点能打的部队,总不能真的征招骊山囚徒去打仗吧?
最好的一招,就是在这哥俩儿没起义之前,砍了完事。
可惜,胡亥动用大半个东缉事厂,还是没找到。
当然,胡亥也不是完全按兵不动等着家推。一些对策,没必要现在告诉李斯罢了,没太大的意义。
“陛下,工部造纸局中丞萧何求见。”
胡亥正和李斯扯着皮,萧何突然来了。
胡亥淡淡扫了李斯一眼,心想这俩居然勾搭的这么快?
萧何被调造纸局后,很闲,闲的蛋疼。
造纸术的方子和销售策略,完全是胡亥亲自拍板,萧何也就起个统筹的作用。
不可谓不是大材小用。
一闲下来,话也就多了。
萧何进工部后,逢
便吐露自己胸中抱负,各种针对时政的见解与方针,
啦啦
啦啦一个劲儿的说。
哪个男儿不是萧何这样,幻想着建功立业,留名千古?
对胡亥沉迷修奇观这事儿,萧何也很是在意。
与谈论此事,言语中多是批判之词。
陛下对他有知遇之恩,做错了事,有想的不周到的地方,萧何肯定要尽臣子本分!
洋洋洒洒十天写了十本奏书,胡亥连影子都没看到。
卡在御史大夫冯去疾那儿了。
朝中上下,谁不知道皇帝对修奇观的沉迷?
萧何奏书中多有偏激之词,痛斥奇观误国。这要是被陛下见着了,指定讨不了好。
反正胡亥也是懒得要死,奏书都是选择的看看。冯去疾这个官场老油子,打算着先压一压,观望观望胡亥对萧何是啥态度再说。
萧何虽然愣了点,不懂帝心,好歹也是皇帝一手提拔的。若是值得冯去疾拉拢,自然是有利无害。
还好胡亥不知道这事儿。
要是知道了,指定给萧何丢到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