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2/3)
句?这些诗句可有留下来?”
曲氏有些疑惑,却也接连点了三次。当年他们二
投意合,兴致来时便会吟诗作赋,都被曲氏仔细记录了下来,好好收藏,以供把玩。
子涵见状,心里松了一气,有这些便好办了。
“你现在处理家事已经算得上是得心应手了,平里应该也能抽出一点时间来?”
子涵询问的望向曲氏,曲氏又接着点了点。
她虽然不是很擅长,但有婆母与太婆母撑腰,还有身边的几名管事嬷嬷的帮衬,其实平王府的家务事她基本上已经处理的很好了。只是大家族总是少不了有些兴风作
,她对这方面还是有些欠缺,才会显得不太利落。。
但抽出一点时间来还是可以的。
子涵这才和盘托出。
“你抽空将当年你们感好时留下的诗词挑一挑,专挑那些你们印象
刻的
景,然后配上一些诙谐风趣的文字,描述你们写诗时的
景与心境。最后将这些诗集装订成册,在京中出版发行。若是能在京中引起一些反响,给你造出个才
的名
,这样世孙必定能想起你们当年风花雪月、琴瑟和鸣的故事。若他心中还有你,必定会回转心意,知道你才是最好的——对象!”
说到最后一句,子涵思来想去也找不到适合的词句来表达这个意思,最后她觉得这个“对象”二字比较恰当吧——吟诗作赋,琴箫相合的对象。
如果这个赵燝喜欢的真的是才气的话,这两还有救;若不是,那曲氏,便是遇上渣男中的渣男了。
曲氏对子涵的话十分信服,她早已被子涵这先抑后扬的一套套路给打懵了,此刻的她便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拼命点
。
看着她如今这副狼狈的模样,再不能让相信她便是当年那个才气纵横的国子监祭酒之
。
子涵心中叹息,希望赵燝不要让失望吧!
之后的一段时间曲氏废寝忘食地准备着诗集,子涵偶尔遇见她,见她面容憔悴却神振奋,看见子涵还十分高兴的与她打了招呼。
子涵心中担心,却也无法劝解了。
半个月后,便是子涵娘家祖母建宁侯老夫的生
,也是她与赵瑜相遇、相识的
子。
这一,赵瑜也请了假与子涵一起回侯府拜寿。
正月里子涵与赵瑜回门时,那是她嫁进平王府后第一次回门。侯府对他们十分重视,专门空出一来招待他们,府里只有汪家
,没有其他亲朋。侯府几名外嫁
都回到了汪府,只是子涵与她们出嫁前便没有共同语言,现在更是找不出什么话题来,各
只能戴着虚伪的面具,说着一些无聊的社
语言打发时间。
那段时,她每
跟着王妃与世子妃一起出门参加宴会,也没时间好好了解侯府这几年来的变化。但到现在事过境迁,她也差不多了解个七七八八了。
建宁侯夫林氏三个儿
都已成亲,长子已经为她添了个孙儿,她也是做了祖母的
了。
至于汪子林,子涵原以为因着自己嫁的家门第高,水涨船高,她应该也会嫁个不错的
家,但最后她居然还是嫁了当年林氏看中的那个从四品京官家的嫡幼孙,那
当年便是个秀才,现在也还是个秀才。
子涵找一打听便明白了原委,却原来是林氏在她出嫁后看上了礼部侍郎家的嫡次子,那个原本准备说给她的
家。
林氏因为出身低,汪子林也非嫡长,候府也就是面子光鲜,一般贵族
家都不愿与之结亲,原本亲事就有些上下不靠,她这才与原先那文官家有了默契。她心里打着将
儿低嫁的主意,将来也好拿捏住
婿,让
儿一辈子无忧无虑;且只要
婿有出息,也不怕
儿挺不直腰杆。
但汪子涵出嫁后,他们汪家的儿可以嫁
的
家档次提高了一大截,林氏就有些看不上原先那家
了。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林氏怎么想的,居然便看中了礼部侍郎家的嫡次子,那个有个青梅竹马的表妹的举子。
子涵怀疑林氏当年真的没有打听到真相,难道她当初对自己真的是一片好心吗?她到现在还是弄不明白林氏的想法。
但她当年曾将那家的事
和李嬷嬷说了个清楚明白,李嬷嬷将消息传回了建宁侯府,所以林氏的打算便没能成功,老夫
阻止了她。可她行事不密,事
还没一撇,她便与侍郎夫
搭上了话,将意思传递了过去。
等到老夫回绝了这门亲事,侍郎府就不
了,将事
闹得沸沸扬扬,满京城皆知汪家
眼光高,连侍郎府都看不上。
汪家不敢直接与之闹翻道出真相,只能吃下这个哑亏。
于是汪子林的亲事便又有了些艰难,京城中再次一等的家也不愿与她结亲,到最后林氏还是只能捏着鼻子选了原先的那家小官之子。
而那家即便心中看不上林氏的反复,却也不敢得罪了侯府,只能忍着恶心将汪子林迎进了府。
所以汪子林在那户家的
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