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云中白鹤(3/3)
吴之役,前线军事,靠王浚、杜预以及同王浚争功的王浑,但居中枢,运筹帷幄,调度四方,支应粮饷,却在张华一。
若不算早逝而未赶上灭吴之役的羊祜,则灭吴第一功臣,张茂先也。
资望隆重的大员,可以郡望为名号,张华是范阳氏,所以称他为“张范阳”;资望不足者就没有这个资格,譬如刘卞,他是须昌
氏,但就不可以被称作“刘须昌”——还差的远呢。
此时的张华,衔是太子少傅,以列侯朝请,其实是一个闲废的状态,但所谓“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满朝朱紫,若以“闻望”论,张茂先坐二望一;若以“清望”论,则无一
可出张茂先之右。
这样一个“赏鉴”何苍天为“云中白鹤”,并“致意”一大篇儿大道理,刘卞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还不是刘卞改弦更张的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张华是刘卞的恩主。
刘卞“兵家子”出身,自须昌小吏仕,早年沉沦下僚,总在令史一类上
打转,郁郁不得志,直到遇到了张华。
张华颇欣赏他的“质直简略”,推荐他做了司空主簿,而这位司空,就是齐王攸。于刘卞,这是一步踏进青云里了。之后扶摇直上,累迁散骑侍郎,除并州刺史,终于为太子左卫率。
于刘卞,张茂先大约比皇帝还紧要些,如何好“逢君之恶”,去拿他老家“赏鉴”的
物呢?
何况,这个“君”,不过是“储君”罢了。
太子没有任何法定的行政权力,东宫属官的黜陟任免,完全不太子本
的事儿——那是朝廷的事儿、中枢的事儿。太子若看他哪个属官不顺眼,也只能像对杜锡那样,“如坐针毡”,搞搞恶作剧而已。
太子的威权,其实只能施之于宦者和宫——那是他的家
。
再有就是给使这种庶了。
太子对属官的影响力主要是一种预期——老子总是要做皇帝的,你恶了老子,将来能有你的好果子吃?
因此,刘卞就算拒不执行太子的指令,也不算啥太大不了的事儿。
何况,何苍天的“衣服架子”云云,也给了刘卞一个很好的台阶下。
至于他和张华的“因缘际遇”,或总有穿帮的一天,但又如何?时过境迁,你奈我其何?
关键是目下啊!
目下……无论如何,又过一关!
目下,我和中宫之间,应该再没有什么障碍了吧?
曙光在前!
我,一定要把这个曙光,变成朝霞——灿烂夺目,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