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取经人(2/3)
般厉害,不仅能普查周天之事,却也能知过去未来,更能识遍周天之物,如此看来倒比贫僧更高一筹,却比之世尊也不显弱!”
孙悟空忙是说道:“不敢当,不敢当,俺哪有如此本领,只是投机取巧,倒是让菩萨见笑了。”
观音又道:“何所谓投机取巧,这三界之外又有大千世界,倒也颇有一些世界与此处相仿,大圣既有神通能知那大千世界之事,进而推演至此,倒也是大圣本事!”
孙悟空虽听得观音如此说话,却也不甚惊奇,他也知晓观音有大法力、大智慧,却更怜悯苍生,所以有此了解也属正常,他只是笑道:“菩萨休要谬赞了,我等且先看看那玄奘法师究竟如何便好。”
观音菩萨曰声“善”,然后两便依旧关注下方局势变换。
时间推移,却到了贞观十三年,恰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癸卯良辰,玄奘法师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皆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
唐王李世民早朝已毕,告知文武百官诸事,便又乘凤辇龙车,与他们一道离开宫殿,径往上寺来拈香礼佛。
唐王李世民到了寺前,也便下了车辇,引着一众官员,拜佛拈香,礼佛三匝以后,又抬观看,果然见得那一众高僧妙演佛法却也排场颇大。
玄奘法师见唐王来到,也不说话,只专心诵读佛经以后,方才引众僧罗拜唐王,礼毕,玄奘法师又分班各安禅位,献上济孤榜文与唐王看。
李世民看了以后自然满心欢喜,遂就对众僧说道:“你等秉立丹衷,切莫要怠慢佛事,待到功成完备,朕定当重重有赏,决不使你们空自劳碌。”
那一千二百僧闻得此言,便就一齐合掌称谢,待到当三斋完毕之时,唐王也即成龙车而回,只待七
正会,复请拈香。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与云端看的欢喜,毕竟那玄奘也算不可多得,虽讲的是小乘佛法,然觉悟颇高,并能度化怨鬼,拯救世,倒也不枉费她亲自送引他
了
回。
孙悟空见菩萨如此欢喜,便即打趣道:“看来菩萨见那和尚俊俏,倒也颇为中意,倒不如让我们试他一试,看那佛心是否坚定。”
观音闻言,瞪了孙悟空一眼,却又说道:“你这猴,惯会打诨拿趣与我,却就该与你戴个紧箍儿方好管教。”
孙悟空也只笑道:“免了免了,我等还是先试那金蝉子一试,如何?”
孙悟空说话间,便即摇身一变,倒成了个满脸癞子的老和尚,尽显老态龙钟。
观音见孙悟空不再搭话,却变了模样,只摇摇,暗道“这泼猴惯会占
便宜”,她也便绝
不提方才之事,又将三个箍儿放好,却只摇身一变,便是个一身
烂,满身疥癞的小和尚,左手拄着九环锡杖,右臂上挂着锦斓袈裟却也颇为显眼。
只有木叉站在后方,却不知是该如何去做,毕竟他已经没有存在感很久了,索就说道:“大圣,老师,便将九环锡杖与锦斓袈裟
于弟子持拿可好?”
观音看了眼木叉,说道:“倒也不必,你暂且于云端隐着,这里便由我与大圣便好,待到有事自会唤你。”
木叉闻言,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敢违抗老师之命,便就腾到云端,只默默观察……
孙悟空与观音自是到了集市热闹之处叫卖,这两个变化的皆是惹嫌弃的角色,然手中所持袈裟锡杖却皆是神光熠熠,不似凡物。
长安城里,却也有那不曾被水陆大会选中的愚僧,他们手里倒也有几贯村钞,又见大圣与菩萨变化的疥癞形容,身穿衲,赤脚光
,难堪
门,唯独袈裟锡杖不同寻常,倒也吸引了他们上前询问:“那两个癞和尚且住,你手里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
观音闻言只看了眼孙悟空,却不搭话,孙悟空无奈,便只说道:“这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那愚僧闻言不由笑道:“这两个癞和尚若不是疯子,便是傻子,便这两件粗物,如何便敢卖这许多银两,便就是穿在身上长生不老,拿上锡杖成佛作祖,却也值不得这许多,快走快走!”
那大圣与菩萨相视一眼,却更不与之争吵,只往前行走,又有片刻,便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瑀散朝而回,手下一众仆喝开道路。
大圣与菩萨丝毫不避,仍旧在当街上拿着袈裟,径迎着宰相走去,宰相却也看到那袈裟艳艳生光,又想起水陆大会之事,便差下取问那袈裟价钱。
这次倒是换了菩萨说话,只价格依旧不改,却仍旧是袈裟要价五千两,锡杖要价二千两,共合计七千两。
萧瑀闻听价格,也是吓了老大一跳,便问道:“你这癞和尚休要胡说价,这袈裟与锡杖又有何好处,却敢值这般高价?”
观音说道:“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
萧瑀询问道:“何为好?何为不好?”
菩萨遂道:“穿了我的袈裟,不沉沦,不堕地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