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发家史(2/3)

人,婚戒之类的珠宝肯定有需求。

事与愿违。

工业园区上班的都是理工科的高智商人才,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理性全面压制感性,对金银珠宝完全无感,都是那种结婚连颗钻戒都不肯买的光明磊落的汉子。

珠宝店开业半年,进店闲逛的人都没有几个。

六家村的三兄弟在相同的时间,宣告创业失败。

刘西水和刘北王还好,各亏十来万,不算大钱,承受得起。

刘东林就惨了,卖油多年赚的钱全搭了进去,倒欠一大笔债务。月月都要还高额利息,屯在手里的金银首饰短时间内还难以处理出去。

怎么办?失魂落魄的三兄弟相约在城北洗脚,解压放松心情,同时合谋商量出路。

路经城北骡市,看到满大街的“大师茶”广告,刘西水计上心头,有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宗师茶

城北骡市是联盟东部大陆最大的茶叶批发贸易市场。

大师茶号称是由八位制茶大师亲手炒制,每年卖出三亿罐,连起来能绕东大陆十五圈。产品定位“礼品茶”,市场定位“中高收入人群”。几十克,一两百克的茶叶,成本也就几十块钱,套一个花哨包装盒就敢几百几千的卖。

大师茶为何有市场?东大陆有着千年茶饮文化,在东大陆几乎人人都喝茶。东大陆的人有逢年过节送礼的习俗,酒和茶是贵重礼品的首选。

大师茶卖的是什么?卖的是噱头,卖的是产品包装,卖的是档次,卖的是市场需求。

刘西水脑瓜子一转,就有了一整套的方案。

“宗师”对比“大师”,称谓上就高了一个层次。

市场定位也升级为“超高收入家庭”,一般的高收入还不行,非得年入过百万的那种富人阶层。

茶叶也就那样,顶级的好茶在骡市也就1千块钱左右一斤,品质更好且不能量产的茶也就几千一斤。

重点在包装!

用金银来做装茶叶的罐子,用珠宝来点缀,将茶叶罐做成工艺品!

大师茶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开拓市场。

宗师茶则乘着这股东风,弥补市场空缺,而且是利润最高的那一块空缺。

宗师茶的定位是‘奢侈品’。

启动的第一笔巨额花费就是花钱请几位“茶道大师”和“珠宝大师”代言。

预算启动资金3千万。

刘东林珠宝店的货物折价能值大约1100万。

凑不出这么多钱。

口巨大,且风险不小。

三兄弟一合计,开始联络刘家村的乡亲故友,发动大家一起出资,合伙创业。

由于拆迁,家家户户都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补偿款。

村里人都知道刘东林做生意赚了大钱,听说要带大家一起赚钱,自然乐意,这家几十万,那家一百万,很快便攒够了人头

然而,在公司成立,签协议的时候,闹出了幺蛾子。

宗师茶的点子是刘西水想出来的。刘西水大学读的就是经济学专业,公司注册、管理结构、财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盈利模式等等都是刘西水一个人组织策划。

但是,刘西水的拆迁款买商铺花光了,没有存款,自己没钱入股

于是,三兄弟合计着,公司成立之后,由刘西水来负责管理,做公司总经理,以高管身份‘管理入股’,占10%的股份。

3千万的公司,10%的股份就是300万。

刘家村的父老乡亲一听都不干了。公司还没建立,你就要硬吃大家300万,太心黑了!

争吵了几天,刘西水退而求其次,提出签订协议,公司经营起来若能保持一定额度的盈利,刘西每年增加2%的股份,直至达到10%为止。

刘家村的乡亲们还是不同意,一根筋,就认死理:各家出多少钱,就占多少股

不出钱就不占股

一个三流大学毕业找不到一份正经工作的社会闲散人员,能有什么管理能力?

参与管理,经营好赚到钱了,我们给你发管理的工资。

赚不到钱,管理都别想当。

公司的事搁浅下来。

各种流言慢慢起来:刘家三兄弟从小就不是好东西,他们在合伙骗大家的血汗钱。

开始闹事,要求退钱。

越闹越来劲。

闹到了镇上。

刘西水作为“心最黑”的一个,被搞得最惨,还闹到了刘西水老爸上班的工厂,老爸老妈光荣退休。

最后,没办法,刘东林、刘西水、刘北王三兄弟又把募集来的资金尽数退还。

刘东林却是个狠人,瞒着家里人,将冷冻油公司转手卖了,将小区外的大小两套商铺和小区内的两套房子全都抵押,贷了款。

勉强凑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